“長大后想做什么?”他們的回答不是標準答案,但你不該忽略
“大家長大以后,想做什么?”演員李光潔向孩子們提了一個問題,打破了課堂的寧靜。
“我長大后想洗碗?!?/em>
“我想去帶小孩?!?/em>
“去打工?!?/em>
率先開口的孩子們,自然地說出了上面的答案,在場的大人聽了則相視無言。
這一幕,發生在粵北大山深處一所“村小”的課堂上。正如一位志愿者在日志中所寫的那樣:“我們都知道,你無法成為那個你沒有見過的人?!焙⒆釉诟改干砩嫌^察到的是做飯、掃地、帶小孩……而教師、科學家、醫生、護士這一類的“標準答案”,對他們而言則顯得遙遠陌生。
而在那節課堂上,李光潔并沒有急于為孩子們解釋“職業”的概念。他只是湊身到孩子面前,逐一聆聽并引導他們說出更多的想法。漸漸的,有人開口說道“我想當個醫生”,警察、魔術師、歌手、大廚師等回答也接連出現。
每聽完一位孩子講述,李光潔就帶頭鼓起掌來:“太棒了!我們為這位同學加油吧?!贝似鸨朔恼坡?,如同為小小的夢想澆灌養分,希望它在心中能夠更好地生根發芽。
11月30日,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東風日產、南方周末聯合發起的2020“陽光關愛·i讀計劃”走進廣東清遠連南瑤族自治縣,在上洞小學全新落成“東風日產陽光關愛閱讀室”內開啟年度收官站。
啟動儀式現場
演員李光潔、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茍利軍、繪本作家熊亮攜手眾多志愿者,用各式各樣的書本與課堂,帶領孩子們眺望大山外的世界。
李光潔 生活和學習,都應學會相互合作
在課堂上,演員李光潔以《十二生肖的故事》為讀本,帶孩子們了解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大家是怎么知道,自己今年幾歲的呢?”課堂伊始,李光潔問道。面對這個簡單的“送分題”,孩子們一開始都不敢張口。
“讓我猜猜,你今年是10歲嗎?”為打破沉默,李光潔逐個詢問孩子,把開放式提問簡化成了判斷題。在李光潔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孩子參與進來。
通過詢問孩子們的年齡和計算方式,“生肖”的概念也被逐漸引入?!暗厣系娜嗽絹碓蕉?。一個問題也出現了:人們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年出生的......”得益于此前的互動,故事才剛開始,孩子們幾乎都已投入其中。
貓和老鼠原本是好朋友、牛的眼睛原來很小、蛇原來是有腳的,一個個生肖的傳說故事,在李光潔的生動講述下更顯趣味。
在讀本故事中,李光潔重點提到了羊、猴、雞三種動物同心協力渡河的情節。相傳,在這場比賽中,羊、猴、雞都沒有足夠的實力和其他生肖進行競爭。最終,它們決定采用合作的方式,一同入選十二生肖。
“如果羊、猴、雞不合作,三個都無法入選。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要學會相互合作?!?/span>這是李光潔希望孩子們能夠讀懂的道理。
故事講述完畢,李光潔還和小朋友們玩游戲,上演十二生肖的聲音模仿秀?!芭J窃趺唇械哪??來聽聽我模仿的像不像?!彼氏仁痉读伺5慕新?,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課堂也愈發熱鬧起來。
在他的持續鼓勵之下,敢于發聲的孩子越來越多,課堂氛圍也愈發熱烈。短短一節課,李光潔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自我突破的勇氣。
茍利軍 愿孩子永葆求知欲與好奇心
夜晚抬頭望向天空,你會看到什么?遙遠的天邊,有閃爍的星星,和陰晴圓缺的月亮。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茍利軍分享書籍《一想到還有95%的問題留給人類,我就放心了》,為孩子們帶來一堂“干貨滿滿”的天文課。
從“盤古開天”傳說中的“天地混沌如雞子”說起,引申至宇宙起源理論。茍利軍告訴孩子們,宇宙起源于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最開始是一團能量物質,歷經長時間的膨脹,最終冷卻坍縮形成了宇宙中的星系和恒星。
“月亮上有嫦娥嗎?”茍利軍向孩子們提問。不出所料,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沒有”,這是他們知道且肯定的答案。
然而,茍利軍問道:“你們知道銀河系嗎?”全班卻陷入了沉默,孩子們的視線開始躲開。當“銀河系”、“暗物質”、“夸克”等詞環繞課堂時,孩子們的表情不禁顯露出迷茫。這些詞語,不少孩子是第一次聽聞。
課堂上,有一位女孩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是坐在課室中央的小麗。
整整一節課里,小麗的坐姿都很端正。每當茍利軍向孩子們提問,她都在臺下輕聲回答。盡管有時候與正確答案差距甚遠,更多時候因為聲音太小沒有被聽見,小麗都一直希望能跟上課堂的步伐。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充滿好奇和求知欲的心。
為了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天外知識”,茍利軍用了不少接地氣的方式切入,比如“數星星”。
“我在連南這邊留意到,晚上有很多星星。有同學數過,究竟有多少顆嗎?”面對茍利軍的問題,孩子們接連回答:“一萬個”、“一億個”......而當茍利軍解釋根據目前的研究推測,宇宙中的恒星數目可能多達到100萬億億個時,臺下傳來連片驚訝聲。
100萬億億個,究竟有多少?茍利軍接著用地球上的沙子來做對比。有科學家曾經估算,地球上的沙子數量約為100億億(10^18)粒,而宇宙中恒星的數目,可能是它的1萬倍。聽到這里時,臺下傳來更大的驚訝聲。此刻孩子們心中的“100萬億億個”,不僅是數字,更是一個具體的畫面。
課堂的最后,茍利軍留下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大家遇到外星人,想和對方說什么?”
他希望,孩子們能繼續保持對神秘宇宙的想象。這堂課,不知道是否在小麗心中埋下一顆種子,種出一條探索宇宙的“天梯”。
熊亮 希望大家成為會寫故事的人
中國兒童文學及原創繪本作家、畫家熊亮給孩子們分享了自己的三部作品:《游俠小木客》、《京劇貓·武松打虎》和《小石獅》,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在講述《京劇貓·武松打虎》時,熊亮提到,故事中的舞臺打斗動作都是經過專業訓練,并無傷害對方,影視作品里的打斗場面亦然?!跋M蠹也灰獙W習影視作品里的打斗,要和身邊的人友好相處?!?/p>
熊亮感嘆道,《京劇貓·武松打虎》是他12年前的作品了。當一個孩子年滿12歲,便要開始告別童年期。而熊亮帶來的另一部作品,則是送給孩子童年的禮物《小石獅》,希望孩子們長大后,依舊保持一份童真。
“我什么都記得,記得鎮上所有的人、所有發生過的事......”故事是小鎮里一座雕刻小石獅子的自述,讀著讀著會發現,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有一座小石獅,只是大人常常會把它忘記罷了。
擁有對事物的感知力,并且永遠愛護它,是熊亮想送給孩子們的禮物。
在《小石獅》的講述中,“大”和“小”是熊亮提的最多的一組詞,“生活中有很多的大小比較”。體積大為大,體積小為??;年齡大為老,年齡小為幼;氣溫大為熱,氣溫小為冷;距離大為遠,距離小為近......萬物皆可“比大小”,觀察即可得。
課堂上,熊亮引導孩子們學會觀察,從窗外的房子和大山,再到新刷的墻,對顏色、材質、光線等細節去展開?!斑@面墻是藍色的,但又不止一種藍。這是亮藍色,那一片是灰藍色,再往下到底部,是黃色和棕色接觸成藍色......”他認真地指著墻上不同的色塊,引得孩子們紛紛探頭注視,認真地“找不同”。
最后,他讓孩子們拿起手中畫筆,為身邊的同學畫一幅畫像,“畫得好不好不要緊,重要的是用心觀察??匆谎?,畫一筆,不放過每個細節?!?/span>
熊亮希望,孩子們能學會傾聽、學會觀察,成為會寫(畫)故事的人。
臨近下課的時候,有個小朋友和李光潔說,“我的理想是當個歌手?!?/span>
聽到這里,李光潔鼓勵她來唱一首歌。由于小朋友有些害羞,李光潔便讓全班一起陪她唱。
“不怕天黑,只怕心碎,不管累不累,也不管東南西北......”四十分鐘的課堂,最后在稚嫩的《蟲兒飛》合唱中落下帷幕。
站在上洞小學的教學樓內,迎面望去就是清幽色的高山,以及籠罩在山頂的云霞。無論是嘉賓、志愿者或是工作人員,這群大山之外的“陌生來客”都有一個最簡單的愿望:“希望孩子們以后可以走出大山”。
于是,熱心志愿者們帶來悉心準備的一節節課程,讓當地孩子們看見更豐富多彩的圖景,并將老師、家長也請進課堂,不僅傳遞知識,更希望將閱讀意識傳遞下去。
每一份發自初心的善意,都值得用心傳遞。正如發起自2009年的東風日產“陽光關愛”公益項目,12年來始終堅守鄉村教育公益范疇,不斷立足實踐、提煉經驗,推動“陽光關愛”公益項目與時俱進,并在此過程中,走出將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緊密結合的實踐之路,讓溫暖不斷延續。
2個月前,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東風日產、南方周末正式宣布啟動2020“陽光關愛·i讀計劃”,揭開新一年公益之行的序幕,并迎來科普中國-科學辟謠 、幕天公益、擔當者行動、VPHOTO、伴魚等一批公益支持伙伴的加入,帶著對閱讀的共同信念,向鄉村深處進發。
如今,隨著廣東站活動的順利落幕,2020“陽光關愛·i讀計劃”由此畫上圓滿句點,但對鄉村兒童閱讀推廣的關注與支持永不停歇。未來項目將繼續為各活動學校提供運營維護與支持,并期待使閱讀的力量輻射更多角落。陽光溫暖童年,閱讀照亮未來,共同期待下一次出發!
攝影 / 周潮順、尹英、譚莉、丘勁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