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金潔:為血液病患者筑起生的希望
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血”這個字了。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沒有人能破解血液系統的“密碼”。
就像魚兒離不開水,我們的骨髓、胸腺、心臟等器官無不依賴于血液系統的正常運轉。一旦這個精密的系統開始出現問題,身體就會發出警報,有時甚至危及生命。
“血液病包羅萬象,主要分為良性血液病和惡性血液病,前者包括缺鐵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等,后者包括白血病和淋巴瘤等?!闭憬髮W醫學院附屬一院血液科主任、浙江省血液重點實驗室主任金潔介紹。
同時,她也是中國抗癌協會血液病轉化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血液學專委會主任委員、CSCO抗白血病聯盟副主任委員、CSCO抗淋巴瘤聯盟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血液病轉化醫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病專委會常務委員、海峽兩岸血液病專委會常務委員、中國健康促進會血液病專委會常務委員、浙江省醫師協會血液病專委會會長。
工作中的金潔
作為1977年恢復高考政策下的第一批大學生,金潔在血液病領域深耕近四十年,在臨床和科研上不斷精進和創新,為患者帶來關愛和希望。
“我覺得當醫生真的有很多的幸福感。如果一個病人在其他地方已經束手無策,但最后在你這里治好了,病人對你真的是很感激,我和團隊也覺得非常高興,畢竟這是一條生命,我們給救回來了?!?/p>
說起治病救人的樁樁件件,往事就像幻燈片一樣在金潔眼前閃過,她的眼里泛著瑩瑩的淚光,“一些很早以前就痊愈出院的病人,有時候也沒別的事情,就來看你一下,那個時候就覺得,哇,做醫生很幸福?!?/p>
醫 緣
金潔出生于浙江溫州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1977年恢復高考消息傳來之前,她已經在當地一家熒光燈廠工作了四年,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燈管工人、工廠出納。
如果不是時代撕開一個口子,周圍人很難想象這個皮膚白皙、笑容明亮、數學很好的女孩,今后會披上白大褂,拿起手術刀,成長為中國血液病領域的知名專家。
“恢復高考的消息,是我母親從上海帶回來的,她建議我試試,于是我跟廠里請了假,又跟姨父借了課本,專攻自己的強項數學進行復習?!被貞浧鹚氖嗄昵暗母呖細q月,金潔依然激動不已。
姨父是“老三屆”大學生,金潔把姨父當年讀書的材料拿來認真研讀。她還清楚地記得,在高考之前還有一場預考,一門考語文,另一門考數學,“通過預考分數線的人,可以參加正式高考”。
留給金潔準備考試的時間不多,高考要考語文、數學、政治、物理和化學,每門滿分100分(物理和化學各50分),“復習時間很緊張,大概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天天在家里讀書”。
那一年,200來分的成績已經可以被省內不錯的大學錄取,而金潔僅數學就考了73分,是當年的單科高分。
按照當時的辦學條件,全國各大學只錄取了不到30萬人的新生。金潔成功考入浙江醫科大學醫療系(現為浙江大學醫學院)的消息,傳遍了家鄉每個角落。與她同時參加高考的同個片區一百多名考生中,只有金潔一人金榜題名,因此,她的親戚常常稱金潔為“百里挑一的人才”。
“我一開始覺得自己高考沒戲,因為時間太緊來不及復習物理和化學。但媽媽覺得我肯定能考上,早在放榜以前就給我收拾上學去的行李,連她以前下鄉用的木箱子都拿了出來準備給我?!苯饾嵒貞浀?。
金潔媽媽在退休之前也是一名醫學工作者,一直在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工作,女兒志愿填報醫學系就是她建議的。金潔爸爸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曾在原溫州市技術學校當黨委書記。二老非常重視子女教育,金家三姐弟都依靠勤奮學習改寫了人生軌跡。
“剛去上大學時,父母并沒有希望我成為一個多么厲害的人,回到溫州當個醫生,照顧家里人就很好了?!?/p>
但是命運往往有更好的安排,金潔在1982年原國家衛生部組織的應屆生全國統考中榮獲一等獎,時任衛生部部長的崔月犁親自為她簽名,時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戴迪為她頒獎,至今金潔都珍藏著這張獎狀。
精 進
金潔不僅成績優異,還拿到了寶貴的留校資格,已經適應了杭州生活的她,正準備在臨床和科研方面大展身手。
在溫州老家的父母給她寫了一封長信,希望能改變她的心意,“他們覺得女孩子回到家鄉比較好,有了孩子父母也能幫忙照顧,我說我要留在杭州,父母最后還是尊重了我的選擇?!?/p>
為了追求醫學夢想,金潔作出的選擇是無怨無悔地付出了自己的青春。
實習期間,金潔來到浙江紹興的一家地方醫院實習,在心內科輪轉工作時,碰到了一位自述胸痛的患者,“我當時想心內科患者胸痛,應該就是心臟問題引起的,叫他去做心電圖”。
一位帶教老師一看,認為患者應該先去做透視,透視結果顯示是肺泡破裂,“也就是氣胸,氣放掉病人就立馬好了”。
還有一位患者自述頭疼,帶教老師指出引起頭疼的原因有很多,“眼部疾病也可以引發頭疼”。果不其然,檢查結果顯示這位患者得了青光眼。
這兩例病例讓金潔印象非常深刻,“那個時候覺得一個成熟的有經驗的醫生就是不一樣,沒想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遇到了類似的病人,一下子就能用起當年學得的知識幫助到他們?!?/p>
金潔還去過急診室輪轉,急診室的病人很多,大多病情較重,年輕的實習醫生心里面還是免不了緊張和害怕。當時醫院的條件也不足以支撐帶教老師一直手把手指導他們,幸好較為年長的護士姐姐能經常給出提示,金潔在這樣的環境下迅速成長。
“因為剛進醫院的時候,所有東西對我來講都是最新鮮的,學習知識的欲望就特別強,然后特別鉆研很努力,我就成長很快,什么事情都學得特別快?!比缃?,金潔常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年輕醫生,初進院的時候是學習發力的關鍵時期。
“當時我的想法很樸素,畢業后留在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的話,我就可以在做科研的同時,也當醫生、當老師?!?/p>
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浙醫一院,正處于缺乏人才的階段,求賢若渴,非常希望大學生畢業之后能來醫院工作?!拔疫M醫院那一年一共留了27個人,血液科就要了兩個人,我是其中之一?!?/p>
這個科室醫療、教學、科研全面發展,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學術傳統,由中國血液病奠基人郁知非教授在20世紀五十年代初創立,先后有林修基、湯德驥、周思文、林茂芳等教授為學科的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在全國范圍內都享有盛譽。
林修基教授是當時的科室主任,治學嚴謹,為人和藹可親,金潔跟隨他做碩士、博士研究,不管是臨床還是科研,金潔都學習到了很多,并且更加堅定了要深造的決心。
堅 持
溫州人血液里的要強和堅韌,在金潔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1985年讀研,1988年讀博,成為浙醫一院第一位女博士,讀博期間赴德國基爾大學輸血與血液免疫所進行博士課題研究,1998年再次前往德國血液病理所研修……國內外血液病研究日新月異,金潔從未放緩乘風破浪的前進腳步。
1988年底,金潔第一次去德國,基爾大學位于波羅的海沿岸,距離漢堡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和她一樣同被派去出國交流的還有兩位男同學。三個人先從北京到滿洲里,從滿洲里坐火車六天六夜到達德國東柏林,再換火車到西柏林。
一路旅途困頓沒有折損年輕人的好奇心,霓虹燈閃耀下的繁華都市讓金潔印象深刻?!暗匠腥ベI東西,一看發現竟然有這么多商品,一根香蕉差不多就有半斤多重,吃一根香蕉肚子就飽了??诳氏牒人?,但是到處買不到熱水瓶,也不知道德國水龍頭流出來的水就能喝?!?/p>
一開始的不自在沒有延續很久,金潔很快適應了德國生活,在實驗室工作非常努力,德國的老師和同學都對她很友好。1990年回國之前,實驗室團隊專門給她開了歡送會,實驗室老板還特地找金潔談話,希望她能留在德國工作,并給她開出非常豐厚的薪水。
一邊是西方優渥的物質條件,一邊是急需人才的正在發展中的祖國,金潔再次面臨著人生選擇。
“我心里想,國內把年輕學者派出來交流學習是花費了大力氣的,醫院對我們很好,我們的發展空間很大,我的家人朋友也都在國內,哪怕在德國一個月能掙10000塊也要回國?!?/p>
因此,當實驗室老板語重心長地對金潔說“中國這么窮你回去干嘛呢”時,金潔的回答是“中國現在是很窮,未來會好起來的”。
1990年,金潔回國,當她埋頭工作的時候,中國經濟也正如她所說的那樣迅速騰飛。2020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歐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對于德國而言,中國已是連續四年成為最大貿易伙伴。
金潔如今是浙江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她帶領的團隊為治療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開辟了一條新路。在血液病研究方面,金潔屢獲殊榮:作為第一獲獎人,她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一至三等獎9項。
金潔獲得表彰
信 任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和人均壽命的延長,以及人們愈發重視體檢和身體健康,醫院總是人滿為患。
金潔出一次上午的門診,往往要從早上8點馬不停蹄地看到下午一兩點,“一天要看60多個病人”。
“血液科的醫生里面,我的號肯定是最多的?!闭f到這里,金潔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些慕名而來的外地病人反映總是掛不上號,有好不容易掛上的,實際上也是從黃牛手里買來的號。金潔知道后也很為他們心急,“一般我都會給他們加號,然后告訴醫院把我的預約號放多一倍”。
大約在八九年之前,一個考美院的年輕學生因為頭疼來到了金潔所在的科室。面對這個顱內出血的白血病患者,腦外科醫生一開始不敢下定決心開刀動手術,原因是害怕患者血小板太低救不過來患者家屬會鬧事。
“這是我們醫院第一例腦子開刀的白血病患者,我們把他成功地救了過來,現在已經結婚成家當爸爸了,逢年過節都會給我發祝福的話?!痹诖酥?,浙醫一院也進行了類似的多例高難度手術,也讓金潔萌生了要建立MDT多學科團隊綜合治療的想法,加強腦外科、ICU等科室的合作救治。
金潔和她的學生
“作為我們血液科醫生而言,我們會跟病人家屬說,不開這個刀,不把血放掉就不可能好起來,不可能的。這個時候醫生和病人要做的,就是互相配合、互相相信?!苯饾嵳f。
對于有顧慮的腦外科同事,血液科醫生要做好血庫資源和相關血液病藥物的調配,確保開顱手術順利進行。
“血液病的手術介入很重要,發現時機也很重要?!绷罱饾嵾z憾的是,一些基層醫院沒有能力和條件做類似的手術,或者一些病人耽誤了病情,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
金潔介紹,有一種血液疾病叫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是一個很嚴重的高危疾病,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很高?!暗?,如果醫生早認識這個病的話,及早處理,給病人做一兩次血液置換,很快就會好?!?/p>
金潔的生活里,滿滿當當的都是工作,每個晚上都要忙到凌晨才能睡覺,幾乎沒有時間投入到家庭生活。2021年的春節,金潔也只空出來一天時間陪伴家人,其余時間都要處理醫院的事務,以及準備科研項目的申報材料。
盡管家人也會提醒金潔應該多注意身體多休息,但是還是非常支持她的工作,這也令金潔感到很欣慰。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毙湃螆F隊,信任病人,信任醫學給整個社會帶來的巨大價值,金潔一直很樂觀地攻破一個個血液病的科技難關。
人類千百萬年的漫長進化史上從未免于病痛的襲擾,但終有像金潔一樣的白衣天使不辭辛勞,救死扶傷,為血液病患者筑起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