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中小學校是怎樣開展語文教育的?

仔細觀察法語中學課本就可見到:他們的課文全都是名家原文,這就保證了語言文字的質量與水準,也保證了學生們對過去經典文字的理解與把握。

責任編輯:劉小磊

仔細觀察法語中學課本就可見到:他們的課文全都是名家原文,這就保證了語言文字的質量與水準,也保證了學生們對過去經典文字的理解與把握。

法國初中語文課堂上的小學生。(資料圖/圖)

中國學校的古典文化教學與歐洲的古典文化教學有相當大的差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而且一以貫之,從語言、文字、內容均成為一個完整體系。而歐洲的文化起源是希臘、羅馬,隨后歐洲四分五裂,出現了不同的文字語言系統與不同的國家,而所謂的古典文化卻是以現在不再使用的古希臘語、古拉丁語作為基礎。因此,現代西歐各國的狹義的古典文化教學就是以各國文字翻譯的古希臘、古羅馬文獻為基礎,加上中世紀文獻構成,廣義的古典文化教育就擴大至20世紀以前的所有著名經典文獻。而從教學順序而言,則是小學、初中學習廣義的古典文化為主,初中開始接觸拉丁語和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文化,年級越高,學習的古希臘、古羅馬文獻也越多。

在法國,古典文化的教學是與語言教學密切結合的,而語言教學也遵循古典主義從語法、邏輯與修辭為基礎的模式。法國的國民教育是西方最早實行自由、義務、免費、非宗教化及中立諸原則的體系,其基本原則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提出,到1882年形成完整體系,保證了法國從6歲到16歲每個孩子都接受完整的教育。而在這一體系中,法語教學占有了中心地位:按照法國教育部的教學大綱,法國教學的7個目標中,首先就是讓學生充分掌握法語的閱讀、理解、書面表達與口頭表達的能力,認為這是完善掌握其他學科的基礎。就是在這一語言教學中,教材里選擇了不少古典文獻作為課本。

在幼兒園到小學的第一個系列里面,法語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小孩的初步閱讀、理解能力,讓孩子掌握大約3000-4000個單詞及語法的基本原理。對于幼兒園小班與大班的第一個系列,教材主要是以繪畫、圖片加上單詞、句子,形式多樣、趣味性很強。而進入小學后,法語課程開始逐漸完整:小學二年級開始教材已經加入語法與句法的分析,同時教材開始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到小學4年級時,教材開始引用著名作家的原文,注重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正是此時,教材開始引入古希臘或古羅馬的一些法語文獻。

從初中開始,法語教學進入主攻階段:教材編寫十分注重名家、名著的選用,狹義古典文化的內容開始增加,初中還開始教授基礎的拉丁語課程,結合古希臘古羅馬的文獻學習。當然,這些教材與其他廣義古典文獻內容十分廣泛,包括與社會生活有關的內容如民主制度的運用、法律的運作、人與人的關系,文學、歷史、哲學等相關內容大量出現。同時,教師還鼓勵學生們擴大閱讀范圍,加深對法語的理解與語言的深度掌握。中學期間法語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最終掌握9000-10000個單詞,了解所有的語法與修辭規則,閱讀沒有困難。

由于中學教育是對幼兒園、小學教育的歸納、綜合,又是對進一步深化法語學習的基礎,因此我們以初中畢業班的一種教材為例來具體觀察法國法語教學與古典文化教學的特色。

勒羅貝爾出版社出版的2016年新版三年級法語教材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教材,課本共378頁,4開紙大小,全彩色印刷。零售價格22歐元。

課本內容分為5個單元:1.敘述自己、介紹自己;2.揭露社會弊??;3.世界的詩意視角;4.城市與社會里的行動:個人與權力;5.進步與科學之夢。所有的課文文字、繪畫等均出自名家之手,屬于文化精品。

從這些單元來看,法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的教學,還涉及了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重要方面:例如第一單元討論了一些著名作家的自畫像與談論自己的文字,引用盧梭的《懺悔錄》里的文字作為課文,來進行語法、修辭分析,同時還分析盧梭的觀點與看法等。還引用了《安妮日記》等來分析語言的變化與生活環境變化的關系等。

在第二單元的揭露社會弊病時,教材引用了拉布耶爾、伏爾泰、斯威夫特、拉封丹等著名作家的各種寓言、諷刺性文字等來表現17-18世紀的社會不平等現象,同時加入一些著名繪畫與藝術史要素讓學生加深理解。

在“世界的詩意視角”單元里,教材引用了雨果、波德萊爾、蘭波等名家的散文詩歌,讓學生掌握詩歌的形式及表達方式。

在第四個單元里,教材使用了繪畫、古羅馬文獻、影片、漫畫與名人文字揭示了一些重要歷史現象如古羅馬的統治、二戰時期的歷史與蘇維埃革命等,在讓學生把握法語各種形式的同時,談論與分析各個歷史時期的歷史現象。教材在這里與歷史課程有交織。

最后一個單元談論的更是人們關心的科學技術進步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使用的材料也是橫貫古今。

在每課中,均包括了法語詞匯深度掌握、語法句法分析等語法知識,還有擴大閱讀與書面、口頭表達等。同時,根據課文提出一系列與非純粹法語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們來用法語進行口頭、文字等各種表達。該教材共引用了從4世紀到21世紀22個著名作家與人物的文字,其中法國作家與人物占主要地位,如雨果、喬治桑、伏爾泰、盧梭、杜拉斯等。但也有對外國作家的翻譯文字如喬治·奧維爾、斯蒂文森、安妮·弗蘭克等。古希臘、古羅馬的人物如奧古斯丁、塔西陀等。其實,仔細觀察法語中學課本就可見到:他們的課文全都是名家原文,這就保證了語言文字的質量與水準,也保證了學生們對過去經典文字的理解與把握。

從上述內容而言,古典文化就按不同主題融入到學生的語言學習中去了,這保證了學生對語言掌握的同時掌握了歷史與文化,刺激了學生們的思考能力、拓寬了他們的視野。

一種供孩子使用的《日常法語圖畫詞典》。(資料圖/圖)

當然,與中國還有一個不同點是法國沒有統編教材,而是教育部教學大綱規定教學要點、目標,由一些出版社按照大綱來編制教材,并由各學校來自由選擇。但發展到今天,只有3-4家專業出版社來編制與發行教材,這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專業化的領域,人們的選擇其實并不大。由于不是教育部統一核定教科書,法國也不存在是否將一位作家或一篇文章放入教材的爭論,而是各出版機構自己來決定取舍,各學?;蚪處熃虒W委員會再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來選擇使用哪本教材。法國法語教材使用的古典文化內容都是著名作家的文字,還結合拉丁語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們充分了解西方古典文化的精髓。同時,教材也遠不限于狹義的古典文化,更多的是從歷史維度出發采用許多中世紀后的名家文章,讓學生了解歐洲文化的發展軌跡。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法語課本教材的編纂是相當成功的,筆者遇到好幾位法國人均表示對學校法語教材十分滿意。公司高級白領雅克說,自己現在還對中學法語教材記憶猶新,里面的古典名家文字激勵了他后來的文學愛好,對自己的工作、職業發展幫助極大。而一位新聞界朋友多米尼克則表示自己對文字的愛好就是從中學學法語開始的,后來很喜歡寫作,從而當上了記者與編輯。

除了課文教學之外,法國學校的法語教學從小學開始就制定了很寬泛的課外閱讀書目,要求學生進行廣泛閱讀。加上課文里各名家的文字,事實上法國十分重視學生們對法語與古典主義精華的掌握。此外,教師還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因此除語法、句子規則等之外,教師不要求有統一答案,也很少有中國式的閉卷考試。從小學開始,教師就要求學生們自己去查詢工具書,而法國的法語工具書品種繁多,非常豐富:如著名的羅貝爾或拉魯斯百科詞典,就根據學生的年齡出版好幾種,讓孩子們從小就有參考書可看。

2021 年,南方周末打造大型閱讀推廣公益行動“閱讀新火種”,推出面向青少年、中學教師群體的多元化閱讀推廣舉措?,F設立“語你共進”專區,特邀請全國語文教育工作者參與共讀、共研、共學活動,一起讓閱讀流行起來。

2021 年,南方周末打造大型閱讀推廣公益行動“閱讀新火種”,推出面向青少年、中學教師群體的多元化閱讀推廣舉措?,F設立“語你共進”專區,特邀請全國語文教育工作者參與共讀、共研、共學活動,一起讓閱讀流行起來。

歡迎廣大語文教師分享你們的訂報故事、教學感悟或閱讀寫作經驗,將文稿以附件形式發送到郵箱 nfzmread@126.com,郵件正文明確標注署名、手機、身份。我們將擇優在《南方周末》全媒體渠道發表,并為入選者贈送精美文創禮品。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