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看“批改作業令”:

呂玉剛強調,批改作業是教師履行教育職責使命所在。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1年2月,各地中小學春季學期陸續開學。圖為2月21日,江蘇省海安市學生到校報到。 (IC photo/圖)

過去數年,學生做作業到深夜、家長批改作業“苦不堪言”成為一種教育怪象。

2021年2月23日,作業問題又一次出現在教育部例行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強調,教師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就在同一天,上海某小學新學期第一場會上,老師們得到通知,下午三點半下課后,延長一小時再放學。這一小時,是用來完成作業的。

該校一名老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項“不把作業帶回家”的新政由上海市教委提出,已在上海市靜安區開始試點。她所在的學校準備下周起,以學生自愿為原則逐步落實。

“不能各留各的”

控制好總量,是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的基礎。

呂玉剛提出,學校應當加強學科組、年級組關于作業的統籌,不能各留各的,語文留語文的,數學留數學的,加在一起就過量了。學校應建立作業的公示制度,合理調控作業的結構和總量。

事實上,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的《中小學生減負措施》中,對書面作業總量就已作出“嚴控”的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

在布置什么作業的問題上,呂玉剛表示,作業難度水平應符合學生實際,不得超過課標要求;將作業設計納入校本教研,系統化設計一整套符合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和涵蓋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基礎性作業。

他還建議老師布置分層次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注重設計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作業、綜合性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

對于近兩年備受家長關注的作業批改問題,呂玉剛強調,批改作業是教師履行教育職責使命所在,也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基本要求。要發揮好作業對鞏固學生學習成果、老師科學評價、診斷學情、有效實施因才施教的重要手段,教師必須認真做好作業的批改工作。這個工作要作為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規范來執行。

“作業批改之后,要認真進行反饋,特別是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存在問題的學生,要及時幫助、解答、輔導,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學業?!眳斡駝傉f。

老師的負擔

此前,多地已經明令禁止家長代批作業。2020年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發布了《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就明確嚴禁教師在微信群、QQ群等布置家庭作業。規定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于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學生的作業全部由老師批改是可以實現的。但如果所有的批改任務全部由老師來做,老師負擔也會很重?!币晃挥?0年教齡的山東某縣數學老師對南方周末記者坦承。

這位數學老師透露,他布置作業一般選用教育部門制定的教輔資料,學生在半小時左右能完成。一些有難度的題目,學生仍然需要家長協助。他現在帶兩個班,每個班45名學生。一次作業批改需要花費兩節課共90分鐘時間,每天如此。

按照時間表,該數學老師每天要上兩三節課,加上備課、教研等,時間其實很緊張?!俺送瓿山虒W任務外,還要應付各種上級檢查,這些檢查都和考核掛鉤;此外考勤、理論筆記、學生成績、常規檢查、業務學習、論文、優質課等都要量化積分?!彼f。

這也是幾乎每位老師的日常。越是高年級的老師,批改作業花費的時間越長。其中,語文老師批改作文最耗時。

讓家長幫忙監督作業,其實效果并不理想。浙江衢州一位語文老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本來老師讓家長幫忙抽查學生背誦、默寫,是希望能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情況。但實際上家長沒有時間或是參與積極性不高,學生往往是自己糊弄了事。

前述上海的小學老師教的是一年級語文,雖然沒有書面作業,但上學期她會讓學生在學校訂正默寫,拿回家給家長簽字。她認為,這是一種很能反映出孩子在校學習程度的形式。她擔心如果“一刀切”,把所有家長監督方式都取消了,家長只能直接找老師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這對老師而言又是另一種負擔。

她還介紹,為了保證低年級學生口頭作業完成的質量,必要的時候老師還是會請家長監督,最后簽字確認學生已經完成。但一旁的同事插話道,“現在也不讓了?!?/p>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