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改101”: “性別不是最大的問題”
耽改劇的熱潮,是耽美文化從亞文化圈走入大眾視野的探索——在政策與市場之間探索本土化的出路。
“沒有不平等不對等,沒有第三者,互相深愛,互相救贖,兩個人一起變成更好的人,這可能比較符合當代都市女性對愛情的幻想?!?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圖為《山河令》中的經典場景,溫客行與周子舒相對而坐,對他說:“活著,給太陽曬著,還有個人的名字給我這么叫著,真的挺好?!?
2021年3月23日,熱播劇《山河令》迎來超前點播大結局,這部改編自Priest耽美小說《天涯客》的古裝武俠劇于2021年2月悄然上線,劇中主角曖昧的臺詞與動作留給觀眾無限遐想空間,彈幕里頻頻刷著“這是我能看的嗎?”演員張哲瀚與龔俊的CP熱度一度短暫超越因《陳情令》而火的王一博與肖戰的CP“博君一肖”。
《鎮魂》《陳情令》等耽改劇捧紅了朱一龍、白宇、肖戰、王一博等男演員,《陳情令》更是以1.5億元超前點播收入讓同行眼熱。在影視行業疲軟的當下,資本和男演員紛紛加入耽改劇賽道,目前國內有近六十部耽改劇在影視化進程中,這意味著將有近120名男演員參演,網友類比選秀節目“創造101”的101位參賽選手,將之戲稱為“耽改101”。
耽美影視化的紅利在相關行業也顯出了苗頭。在出版公司工作的王棋藝是耽美受眾,其所在的公司以出版文學經典為主,如今耽美項目多了起來?!暗⒚肋@個話題可以放在臺面上講了,選題會上也會報耽美小說。我們去年才開始,有些出版社已經割了幾波韭菜,耽美小說上架不到一分鐘就能賣幾十萬冊?!?/p>
“耽美”一詞起源于日本,現多指以女性受眾為主、呈現男性之間情愛關系的作品。1990年代,耽美文學由港臺傳至大陸,二十多年間經歷了從野蠻生長到相對單純的狀態。據耽美文化研究者沈林回憶,早期耽美作品尺度大,但自晉江文學城等網絡文學平臺配合“凈網行動”整改后,耽美板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純愛板塊,“脖子以下部分不能寫”成為作者們明面上的“默契”。
在中國,耽美影視化經歷了從“耽美劇”到“耽改劇”的歷程。2014年,第一部耽美題材網絡大電影《類似愛情》開中國耽美影視劇先河。兩年后,捧紅許魏洲和黃景瑜的耽美劇《上癮》在播出五六集后被下架。2018年,由白宇和朱一龍主演的《鎮魂》淡化了原小說中兩名男性角色之間的感情線,搖身變為相互扶持的“兄弟情”。此后的《陳情令》《山河令》在耽改圈掀起古裝唯美風。
以女性為主要受眾的耽改劇,其興起或與“她經濟”的發展有關。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女性用戶規模已達5.47億。耽改劇滿足了“女性凝視”,女性從在影視文化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