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總體下滑、青少年抑郁、睡眠不足

“收入從較低升到中等,乃至中等升到中等偏上,心理健康是一路上升的。如果你的收入是中等偏下,你會有壓力,一定會影響心理健康,各種負面情緒會多。但是中等偏上再往上的階段是不增加任何心理健康收益的?!?br />
“父母過度追求成績,或者過度追求他們界定的目標,忽視孩子的追求,孩子肯定是壓抑的,他會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自己的快樂、感受、欲望都是不重要的,這實際上就意味著這個人是不重要的?!?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2021年3月24日,江西九江瑞昌市第八中學學生正在上心理健康輔導課。該校設有宣泄室、沙盤游戲室、團體輔導室、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區域,每周定期安排心理健康輔導老師為學生提供相關心理咨詢和輔導。 (視覺中國/圖)

2021年3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了“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以下簡稱《報告》)。

2020年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覆蓋了我國東部、中部、西部的12個省市,總樣本超過6萬份,抽樣進行比較分析?!秷蟾妗凤@示,我國國民的心理健康意識比十多年前有所提升,但心理健康狀況的地區和城鄉差異仍然顯著。

針對青少年的研究發現,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檢出率為17.2%,重度抑郁7.4%,與2009年相比保持平穩。睡眠不足的現象繼續惡化,八九成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長不達標。

南方周末記者針對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相關問題,專訪了此次報告副主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

“一個人擁有越多的資源,他的心理健康狀況就會越好”

南方周末:《報告》對跨越十多年的國民心理狀況變遷進行了比較,在情緒體驗、自我認識、人際交往、適應能力等多個方面,2020年的指數均值都低于2008年,這是否說明國民心理健康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陳祉妍:心理健康在總人群中間有輕微的下滑,不僅僅是我們的追蹤研究,國內很多學者歷時幾十年來的單個研究也發現了這樣的趨勢。我認為它有多重原因。有方法學上的原因,與心理健康的調研和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輻射面也有一定關系,隨著心理學的發展,我們覆蓋人群的面積和地區下沉到社會經濟地位偏低的人群,取樣拓寬了,有可能調研到心理健康問題更嚴重的人群。

我們的心理問題是不是更凸顯了?這基本上是大家的共識,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心理健康問題的存在。我們的健康生活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損害,各方面的壓力確實有所增加,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們的意識和覺察有所提升?,F在絕大部分人都聽說過“抑郁癥”這個詞了,早些年會把它簡單認為是“神經衰弱”等,再早期甚至不認為是心理問題,認為可能是過度勞累或生理問題。這種意識的提高也是一個原因。

南方周末:心理健康狀況下降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疾病或問題?

陳祉妍:我們監測的固定指標中,代表性的心理癥狀選擇了抑郁,因為它非常有代表性,有很多心理疾病可能和抑郁共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陳玲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