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大眾媒體時代的怕和不安

如果人們期待,特朗普落選就能讓右翼民粹主義這場席卷全球的浪潮退潮,那無疑是一種盲目的樂觀。因為在這種政治現象的背后,是由身份政治、種族主義、極端宗教右翼等構建的一套聚焦于恐懼的社會心理機制,它將如幽靈徘徊在這個世界,充斥于網絡媒體,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以恐懼為根基的新利維坦。

(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2020年6月1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就黑人抗議活動發表電視講話后,步行前往附近的圣約翰教堂并手持《圣經》在教堂前留影。該教堂此前在抗議活動中遭到破壞。為給特朗普訪問教堂開道,警方向白宮外聚集的抗議者施放了催淚瓦斯,并向他們發射了橡皮子彈。

2020年6月,一張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手持圣經的照片引爆了美國社會的公共輿論,成為當年最熱的討論話題之一。這幅照片拍攝于當年6月1日,在白宮政要和隨從的簇擁下,特朗普走到白宮對面的圣約翰教堂前,擺拍了這張照片。

在同一時刻,照片之外所發生的,正是警察用暴力和催淚彈驅散和平示威的人群。當主流媒體將兩幅畫面并列在電視上呈現時,更加激起了人們的憤怒,指責特朗普違背了政教分離的原則,加劇了美國社會的分裂。當天晚上,甚至連華盛頓特區圣公會的主教巴德,也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反對特朗普的這一做法,認為這是“神圣的事物被濫用來做政治背書,不僅傷害人,也讓人反感”。

為什么特朗普會做出如此舉動,甚至故意讓這張照片成為一種政治符號,卻值得讓人深思。事實上,這種政治行為和符號并非特朗普所獨創,一旦我們將視野放到歐洲,類似的事情早在2009年就已經發生過。

右翼民粹主義的全球化

在2009年的奧地利,持右翼民粹立場的自由黨政客海因茨·施特拉赫(Heinz-Christian Strache)也曾有類似的表演。為了博得選民的支持,施特拉赫擺拍了一張政治海報反對穆斯林移民。在這幅海報中,他高舉十字架,擺出一副救世主的形象。

早在2004年,施特拉赫就因為種族主義言論,被維也納州高等法院判定“類似納粹主義”。但在此后,他仍舊以反移民、要“維持維也納純正血統”的主張,獲得了大量選民的支持。在2006年,施特拉赫打出妖魔化移民群體的政治宣傳口號:“每兩個難民中就有一個罪犯?!边@一做法激起奧地利各大媒體的聲討。盡管如此,他卻仍舊能夠使自由黨成為國會第三大黨。

這位奧地利政客和特朗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都~約時報》2017年2月17日關于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陸軍中將邁克爾·弗林(Michael Flynn)辭職的報道中,提到特朗普和普京之間的中介人之一就是這位極右翼的奧地利政客施特拉赫。而特朗普好像學會了施特拉赫的策略,無論是在總統競選之前還是擔任總統期間,打出的最吸引人眼球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利用色彩鮮紅的大型集會,發布各種反智、反移民的言論,以種族主義、排外主義來收割票倉。

特朗普的各種行為似乎都是在復制施特拉赫的做法。這種組合意識形態的特點是,強調本土化、抵制事實真相,一旦與放任的自由主義和反精英主義相結合,就可以裹挾大量民眾來反對精英,在政治理論中常常被稱為“右翼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