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荒”正在激起全球科技民族主義浪潮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對日本企業發動的“芯片戰爭”,開創了對盟友經濟利益的打擊先例,也第一次明確將“國家安全”列入貿易戰的行動理由。
“我們要建立全球的多邊控制體系,就要解決主要芯片生產國共同的擔憂,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才能使得政策的效益最大化,實現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的傷害最小化?!?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于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1年3月17日,中國國際半導體展在上海開幕,1100多家國內外行業展商參展,集中展示芯片設計、制造、封測以及設備、材料供應等全產業鏈領域內的產品和技術。
2020年12月以來,席卷全球產業界的“芯片荒”仍在繼續,正影響著全球政治和經濟。
貿易戰、新冠疫情與寡頭壟斷
汽車行業是“芯片荒”的重災區。2020年12月,德國大眾汽車集團首次就芯片短缺發聲。不久,通用、福特等汽車制造商也以減產應對,預計第一季度美國汽車產量將減少10萬輛。日本本田也停止了其在英國南部小鎮斯溫頓工廠的運作。
據國際咨詢公司AlixPartners預計,2021年度全球汽車行業將因為“芯片荒”損失606億美元。
全球消費電子產業也未能幸免。美國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表示“半導體供應非常緊張”,日本索尼公司也承認芯片短缺是造成其家用式游戲機Play Station 5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
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以及AMD等半導體企業紛紛要求美國總統拜登提供解決之法。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一輪“芯片荒”的導火索。在居家隔離和遠程辦公期間,人們對手機、電腦、游戲機等電子產品的需求陡增。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討論如何運用5G技術、互聯網和大數據云端居家工作。今天,一切設想突然變成了現實?!比虬雽w協會(WSA)秘書長喬迪·謝爾頓(Jodi Shelton)說。
據市場研究機構Gfk統計,2020年,德國電視機銷量上升了11.2%,筆記本電腦銷量增長了24%,電腦顯示屏銷量激增60%。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月,電子產品和家電零售銷售額環比增長了14.7%。
2019年6月以來,特朗普政府在半導體領域發動的貿易戰,也讓原本嚴重的“芯片荒”雪上加霜。貿易戰不僅限制了芯片的產能,還加劇了需求方普遍的悲觀預期。
不少制造業巨頭紛紛大規模囤積芯片。日本汽車制造商豐田公司打破了它低庫存、短周轉的“及時生產制度”,至少囤積了1至4個月的芯片使用量。
作為芯片制造的上游產業,光刻機市場也受到“芯片荒”影響而火熱起來。三年來,荷蘭ASML公司的光刻機占全球市場80%左右,其產品銷量一直供不應求。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二手芯片制造設備也水漲船高,平均漲價20%,光刻機等核心設備則上漲3倍。
近年來,半導體行業越來越呈現寡頭壟斷的行業格局,“雞蛋集中在少數幾個籃子里”也加劇了芯片斷供的風險。
2005年,全球可生產高端芯片的企業大約有15家,當前只剩下三星、臺積電能夠設計并制造5納米(Nm)芯片,高端處理器制造商也只剩下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
據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估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