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抵制新疆棉花背后:供應鏈主導權、定價權與標準的爭奪
“抵制新疆棉花,本質是排斥中國供應鏈?!?/blockquote>3月25日,H&M抵制新疆棉花事件在社交網絡媒體上持續發酵,目前已有多家跨國服飾企業品牌如Nike、阿迪達斯、ZARA、Gap被曝曾發過類似聲明。
品牌背后的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也站到了聚光燈前,聲明中稱“BCI已決定暫停在新疆發放BCI棉花許可證,因此H&M產品所需要的棉花將不再從那里獲得”。
3月24日,H&M中國聲明稱,“H&M集團通過全球認證的第三方來采購更可持續的棉花,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地的棉農采取更可持續的種植方式來種植棉花。H&M集團并不直接從任何供應商處采購棉花。H&M 集團一如既往地尊重中國消費者,我們致力于在中國的長期投入與發展,目前在中國與超過350家生產廠商合作,為中國及全球消費者提供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服飾產品?!?/p>
“這不是單個品牌的行為,是BCI這個組織,經濟利益成分更大,
背后是對棉花供應鏈定價權和標準權的掌控。
”服裝行業分析師馬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外資品牌一邊想賺中國消費者的錢,一邊還打壓中國供應鏈,低估了中國消費者的反應?!?/p>
供應鏈之爭
馬崗指出,早在2020年9月,H&M就宣布中斷與新疆華孚(A股上市公司,以紗線制造和銷售為主)合作,理由是“強迫勞動”。
H&M禁用新疆棉花的背后,還有Nike、Gap、Zara、UNIQLO等品牌,他們背后的主導者,實為BCI,背后是供應鏈主導權的爭奪,以及定價權和標準的爭奪。
馬崗解釋,BCI是供應鏈聯盟,掌握定價權。
BCI擁有五個類別的會員,分別是:1)零售品牌會員,也就是采購商,比如H&M,耐克等;2)供應商制造商,以棉商、紗線廠為主;3)種植者組織;4)其他類別,主要為供應鏈提供技術的公司;5)社會團體,主要為棉花相關的非盈利性組織。
BCI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其零售品牌會員的棉花用量超過300萬噸,占全球用量的10%,BCI的供應量則占全球的30%左右。BCI組織的采購量和供應量在全球首屈一指,掌控著棉花的標準和定價權,影響力不言而喻。
禁用新疆棉花,本質是排斥中國供應鏈。中國產棉占全球約22%,新疆棉花產量占中國80%,
目標不是新疆棉花,而是中國棉花,甚至是中國紡織供應鏈。
“這和中國紡織產業在全球的分工有關,2018年,中國纖維加工總量約5460萬噸,超過全球纖維加工總量的50%;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2767.3億美元,占全球35%?!瘪R崗表示,中國出口的紡織品,在國際品牌時裝店里,貼上各色品牌LOGO,賣出更高的價格。
2019年全球棉花總產量1.22億包。棉花主產區主要占比情況:印度占比24.3%、中國占比22.4%、美國占比16.3%、巴西占比10.7%、巴基斯坦5.4%。
2019年全球棉花消費量1.18億包。棉花消費的主要占比情況為:中國3650萬包占比30.9%、印度2450萬包占比20.7%、巴基斯坦1080萬包占比9.1%、美國300萬包占比2.5%、巴西340萬包占比2.9%。
棉花出口國主要有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及印度。2019年,美國產量的80%以上、澳大利亞產量的80%左右、巴西產量的60%左右、印度產量的10%以上都用于出口,四國的出口量占世界棉花出口量的80%以上。進口國主要集中在亞洲,中國、土耳其、越南、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棉花年均進口量都在400萬包以上,合計占全球進口總量的70%以上。
“從總產量和總消費量看,中國自產棉花還無法供應中國棉花的消費,這和中國擁有大量的紡織企業有關,他們是國外品牌的供應商,提供制造服務需要消耗大量棉花?!瘪R崗表示,“顯然,受益者是美國、澳大利亞等大量出口棉花的國家?!?/p>
事實上,國際品牌的供應鏈布局,本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2012年,阿迪達斯關閉中國大陸的自有工廠,而這家工廠在蘇州擁有15年的歷史。撤出蘇州之后,阿迪達斯選擇供應鏈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
服裝產業變局
疫情之下,由于全球疫情致使線下門店的關閉,加上社交需求大幅下降,與之相關的品類需求出現大幅下滑,服裝是受影響最大的消費細分領域之一。
奧緯咨詢此前發布報告稱,2020年有4000億人民幣從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服裝市場蒸發,從而使得大多數服裝品牌面臨風險。疫情使中國的服裝和鞋類市場出現了長期結構性轉變:電商取得進一步增長并向高收入群體加速滲透,不同線級城市間的市場分化加劇,線下門店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亟需轉變思路以適應疫情后的新常態。
在疫情之下,外資服裝品牌在全球都受到了較大沖擊,2020年H&M、Zara等集團營收都大幅下滑,在中國市場率先恢復、線上市場成熟且品牌越來越倚重線上渠道、數字營銷的情況下,此次風波后,外資服裝品牌在華發展“面目模糊”。
H&M集團在2020財年(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凈銷售額達187,031百萬瑞典克朗。以當地貨幣計,凈銷售額下降了18%。大流行對該銷售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第二季度,大多數市場暫時關閉了商店。最嚴重的時候,約80%的門店關閉。
中國是H&M集團2020年第四季度銷售排名第四的市場,僅次于德國、美國、英國,也是下滑幅度最小的市場之一。
圖源:H&M財報。
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在2020財年(2020年2月1日到2021年1月31日)凈銷售額為204億歐元,剔除匯率影響后,同比降幅降至28%或25%。在本財年期間,100%的商店都被強制關閉或限制了交易時間。在線銷售額增長了77%,達到66億歐元。
而另一家美國大型服裝零售商蓋璞集團Gap傳出正在權衡各項因素,可能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Gap大約十年前進入中國市場,押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居民收入不斷增長,以促進其銷售。但是由于經營情況低迷,此前Gap將旗下品牌Old Navy撤出中國市場。
在截至1月31日的2020財年四季度,蓋璞集團44.24億美元的收入中只有2.27億美元來自于亞太市場,全年亞太市場7.10億美元的收入占集團138.00億美元的5.1%。
除了疫情,服裝零售商們還受到其他地域因素影響,迅銷的供應商位于緬甸的工廠遭遇縱火,導致部分產品生產和交付將會延遲。緬甸的政變也導致一些服飾品牌暫停了緬甸的訂單,包括Inditex、H&M、Mango等。
反觀中國本土服裝品牌,近日李寧發布2020年財報,營收達144.57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同期上升4.2%。毛利較2019年的68.05億元人民幣上升4.2%至70.94億元人民幣,集團整體毛利率為49.1%,與上年持平(2019年:49.1%)。2020年凈利率提高至11.7%,扣除上年同期一次性與經營無關的損益,凈利潤漲幅34.2%至16.98億元人民幣,大賺17億元。
在此次事件中,安踏、李寧等多家中國本土品牌也發出聲明支持新疆棉花。
后續會對中國本土企業有什么影響?馬崗認為,“更多的中國服裝品牌,以中國文化為設計元素,登上國際舞臺,向世界展示中國之美。但是,從消費品牌的知名度看,從消費品牌的經營規???,在中國市場擁有絕對優勢的品牌還不夠多。中國品牌要崛起,靠的是硬實力,目前看,中國品牌有一定成績,但在主流消費市場的沒有絕對優勢,任重道遠?!?/p>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