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義務教育“遺漏”的村落》報道后回訪西昌:

“送教上門”是學校慣例,但對1997年就已參加教學工作的崔映峽來說,這還是第一次。

西昌有超過12萬自發搬遷人口,2017年之前,“沒有相關的政策或法律規定”,自主搬遷管理工作因而開展困難。

“‘十四五’期間,光是投入就要28個億,要建設37個項目,照我們現在計算的數據,才能夠基本滿足?!?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25日《南方周末》)

發自:四川西昌

責任編輯:吳筱羽

川興鎮中心小學一年級2班,六歲女孩瓦扎使星如今到了這里上學。 (南方周末記者 高伊琛/圖)

六歲半西昌男孩吉色車火入學了。

他被編入鎮公立小學的一年級一班,成為班上第49名學生。

吉色車火家在四川涼山州西昌市川興鎮東南角的“牛圈房”,屬于自主搬遷戶的隨遷子女,也是此前四名適齡未能入學的一年級生之一。南方周末于2021年1月刊發《被義務教育“遺漏”的村落》一文,講述他們的困境。

“州、市黨委政府對南方周末報道的失學事件高度重視,并迅速責成相關部門妥善處理此事?,F已協調安排4名兒童2021年春季學期就近入讀川興鎮小學?!蔽鞑姓峁┑暮瞬閳蟾骘@示。

2021年3月11日,南方周末記者受邀回訪。正值開學第三周,四個孩子分別在一、二、三、四班就讀,已經初步適應了學校生活?!昂⒆赢吘惯m應性比大人要快一些。落下的課程,老師盡量給他補一下?!蔽鞑写ㄅd鎮中心小學校長邵尤倫說,目前四個孩子沒有學籍,這一學期隨班就讀,下一學年將重新注冊,重讀一年級。

比入學更進一步的是,此前導致孩子“被遺漏”的政策得到了修正。

核查報告給出了解釋:州市教育局、自搬辦等部門發現,在實際執行政策過程中,標準尺度不一,出現義務教育保障盲區,屬于歷史問題,也是后期可能持續存在的問題。

因此西昌市決定,在2021年秋季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政策中進行相應修改:凡2015年12月31日前搬入,經市自搬辦認定并進入已自主搬遷系統數據庫的適齡兒童、少年按照“以就讀公辦中小學為主和就近就地入學”的原則全部納入西昌義務教育保障范圍,不收取與入學掛鉤的費用。

這意味著“八大區域”的入學限制已被打破,“牛圈房”孩子們今后可以正常讀書,但在西昌,12萬自主搬遷戶帶來的公共服務壓力,教育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孩子們上學了

此前輟學的四個孩子,分別是吉色車火、瓦扎使星、羅曉婷、羅洪子體。

瓦扎使星喜歡上數學課。老師剛剛教了三角形和正方形,她上幼兒園時已經提前學過。二十以內加減法,三道里能做對兩道。二班班主任謝維薇驚訝地發現,這個剛剛入學的女孩會在課上積極舉手,態度也端正,“她剛開始來沒有教材,后面把教材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