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點名掃碼點餐!起底餐廳如何圈定門店5公里內的女白領
如今,越來越多的餐廳采取掃碼點餐的方式,紙質菜單反而成了“稀缺品”。南都記者調查發現,掃碼點餐背后暗藏精準營銷。
近日,上述現象引起多方關注。中國消費者協會認為,如果餐廳僅提供掃碼點餐則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杭州市江干區市場監管局表示,餐廳需要提供多種點餐渠道,以供消費者自主選擇,不能強制要求掃碼點餐,也不能要求消費者強制注冊會員。
近九成受訪者曾被強制要求掃碼點餐
現如今,掃碼點餐系統似乎已經成了餐館的標配。一些商家出于精準營銷、節省人力等考慮,甚至會強迫消費者掃碼點餐。
據南都發起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537名參與問卷調查的網友中,有86.8%的網友曾被強制要求掃碼點餐,其中更有52.9%的網友表示經常遇到此類情況。
問卷調查結果還顯示,消費者遇到最多的情況是必須點擊關注公眾號才能點餐,占比達到78%。66.3%的消費者遇到過授權商家或者第三方獲取地理位置、賬號信息等個人信息后才能點餐。遇到過注冊會員才能點餐的消費者占比達到33.7%。
為什么現在商家熱衷于讓顧客掃碼點餐?南都記者調查發現背后另有“隱情”——商家借此進行精準營銷。
通常情況下,顧客掃碼點餐時,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操作——關注公眾號、注冊會員、登記手機號、交出地理位置等等,然后才能點餐。這背后已成為商家打通流量、獲取C端數據的重要入口。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根據掃碼點餐收集的信息,有服務商可以精準圈定商家門店附近五公里范圍內80名潛在消費者,分析出她們帶有的“女性”“高消費者”“白領”等標簽,繼而發送精準廣告。這些顧客被吸引到店掃碼點餐、首次消費后,即實現了一次成功的“潛客拉新”。
此外,南都記者曾以商家身份,申請使用過一款名為“二維火”的掃碼點餐系統。據客服展示的后臺截圖顯示,商家可以在“消費者管理”界面中“查看消費者列表”,其中有消費者的昵稱和手機號碼。
據客服介紹,如果一位消費者在使用二維火系統的餐廳A掃碼并綁定了手機號碼,那么當這位消費者在同樣使用二維火系統的餐廳B掃碼后,餐廳B就能自動獲取到消費者的手機號。
而在獲取了消費者的手機號等信息之后,商家如果購買了“會員營銷高級版”,就可以根據不同門店中消費者的消費金額、次數、距今未消費天數等條件篩選目標群體,向其發送優惠券和短信。
僅提供掃碼點餐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
3月25日,中消協就掃碼點餐發表觀點。
中消協認為,如果餐廳僅提供掃碼點餐則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消費者到餐廳就餐,并無必要提供手機號、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訊錄等信息。餐廳通過掃碼點餐獲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不僅違反法律規定的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合法、正當、必要原則,還涉嫌過度收集個人信息。而且,如果保管不善,消費者個人信息還有被泄露、丟失的風險。
中消協還表示,餐廳僅提供掃碼點餐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如果消費者只有掃碼關注餐廳公眾號后才能看到具體菜單,知曉菜品價格,則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此外,“掃碼點餐并不具有普適性?!敝邢麉f表示,老年人、未成年人往往需要他人協助,才能完成掃碼點餐過程。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消費體驗和消費實現。
中消協強調,餐廳經營者可以使用新技術提高運營效率、為消費者提供便利,但首先應做到依法合規、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新技術應用不應成為限制消費者權利的工具,不應成為攫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借口,更不應成為阻礙大眾消費的壁壘。
無獨有偶,昨日,杭州市江干區市場監管局東站所也注意到了這一情況,對轄區內的幾家餐飲企業進行了檢查。結果發現,確實有商家存在只提供掃碼點餐的情況。有的要求輸入手機號,有的會獲取微信的頭像、昵稱、地區和性別信息。
檢查現場,杭州市江干區市場監管局東站所所長何美萍告知了商家需要調整的地方。一是提取消費者的相關信息時,必須正當合法,提取過程當中要明示提取的范圍和要求,并在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才能提取。二要做到保護消費者的隱私,不能泄露甚至用于買賣謀利。三是提供多種點餐渠道,以供消費者自主選擇,不能強制要求掃碼點餐,也不能要求消費者強制注冊會員。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