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碳中和 | 海南航空董事長徐軍:建設綠色航空,引領飛行新風尚

伴隨能源革命、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綠色航空、低碳出行將成為航空業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海南航空創新發展理念,構建了安全、服務和綠色并重的“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并創新性開展“綠途?碳抵消”公益項目,鼓勵旅客綠色出行。

“綠色航空”正成為全球航空產業關注的焦點。

2009年,歐盟制定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并于2011年3月公布了首個航空產業年度碳排放限額。

2016年,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將航空業作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階段涵蓋的8大重點行業之一。

據統計,2019年,中國運輸航空每噸公里油耗和碳排放分別為0.285千克和0.898千克,均較基線(2005年水平)下降16.2%。但中國航空業綠色低碳轉型仍面臨很多挑戰。

對此,海南航空董事長徐軍表示,航空業的綠色發展是必然趨勢和潮流,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近年來,海南航空構建了安全、服務和綠色并重的“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在綠色管理與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18年,經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簡稱ICCT)評估,海南航空在所有跨太平洋運行的航空公司中燃效排名第一;在2020年,獲得聯合國全球“能源管理領導獎-能源管理洞察力獎”,是目前全球唯一獲此殊榮的航空公司。

海南航空自2008年起將節能減排工作提升到公司戰略高度,成立節能減排小組,引進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燃油效率差距分析項目,一直是綠色航空發展典范,創造了多個“首家”:2014年,國內首家獲得能源體系認證;2015年,國內首家開展生物航油載客飛行;2017年,中國民航首次生物航煤載客跨洋飛行;2020年,國內首家航司執行“禁塑”航線。

海南航空的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管理模式、技術創新等,既塑造了公司綠色、低碳的品牌形象,也為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安全、服務和綠色并重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待航空業綠色低碳發展這個話題?

徐軍: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中首次提到“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認為,這對航空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近年來,為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號召,海南航空通過不斷地努力與嘗試,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構建了安全、服務和綠色并重的“三位一體”發展模式,有效推進了航空產業的綠色發展。

南方周末: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海南航空做了哪些工作?

徐軍:我們主要從“綠芯”、“綠途”及“綠標”三個方面推動綠色航空企業建設。

第一,打破西方技術壟斷,強化“綠芯”研發,堅持中國制造,實現“綠色民航強國夢”。海航航空自主研發出第四代發動機清洗設備,減排效果比傳統設備提高67%;海南航空自主研發的飛機表面潔凈智能機器人,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節約水資源50%以上。

第二,打造空中“綠途”,引領全民低碳文化,倡導旅客綠色出行。海南航空長期以來開展的“綠途·碳抵消”公益項目,將旅客捐贈的積分和資金用于種植“碳匯林”,提升了旅客綠色出行意識。此外,2020年9月,海南航空正式啟動“禁塑”航班,成為全國首家執行“禁塑”航線的航司。

 第三,制定航空業“綠標”,積極參與綠色航空標準制定,與行業共同發展。2014年公司參編《能源管理體系交通運輸企業認證要求》(RB/T104-2013),2021年1月參編《民用機場替代飛機APU地面設備操作規范》,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核心共同構建綠色航空生態圈,身體力行帶動行業綠色發展。

南方周末:綠色低碳發展與安全運營、客戶服務等工作是否有沖突?

徐軍:我認為綠色低碳發展與安全運營、旅客服務并不沖突,甚至是相互促進的。在傳統的觀念中,飛機加油多更安全、更踏實,其實不然,飛機加油多,會造成飛機爬升能力下降,甚至增加超重著陸風險。為在安全、效益與低碳中尋求一個平衡點,一方面,海南航空建立起了一整套運行監控體系,通過對空中飛行的油量監控設置決策點,結合航班剩余油量、所遇到的機場天氣、航班流量等外界條件,采取不同的處置方式,實現綠色低碳與安全運營、客戶服務的平衡。

另一方面,我們在實現低碳運行的同時將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引入企業生產運營中,運用各類新技術提升旅客的飛行體驗。例如海南航空的“CIRCLE FLY”項目,一改北美回國航班向西飛行的傳統,向東飛越大西洋、經歐洲上空飛回國,在節省燃油的同時還可以節省飛行時間約20分鐘以上。

當下,應對氣候變化和開展低碳行動,是每個企業都將關注的問題。海南航空作為領先的綠色、低碳航空公司,不斷探索低碳運行方案,盡最大努力在日常運行過程中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

打造空中“綠途”,引領綠色出行新風尚

南方周末:請介紹下“綠途?碳抵消”公益項目運行機制? 

徐軍:海南航空是國內首家推出“抵消碳足跡”的航空公司。從2016年開始,我們就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合作開展“綠途?碳抵消”公益項目,項目為旅客建立了綠色足跡數據庫,圖形化展示綠色出行和碳抵消足跡,同時,我們呼吁旅客自愿捐贈現金或金鵬積分來抵消飛行衍生的二氧化碳,所捐款項及里程積分全部用于植樹等綠色環保項目。項目在海南航空官方網站和官方APP上都有專門的介紹。其中,還有碳計算器幫助旅客直觀地了解自己行程的碳排放量,比如??诘奖本┖桨嗌弦晃宦每途蜁a生約490公斤的二氧化碳。我們嘗試用這樣一些直觀的數字來喚醒旅客的低碳出行意識,同時,旅客還可以在海航官網和APP上查詢自己的碳足跡并加入碳抵消達人榜。

南方周末:該項目效果如何? 

徐軍:截至目前,“綠途?碳抵消”項目累計收到捐贈35207.03噸碳匯,“海航林”項目已修復退化紅樹林約50畝。此外,我們還通過“綠色節能”主題航班、旅行代金券、邀請旅客實地參與植樹造林活動,引導更多旅客了解并參與碳抵消公益活項目。

南方周末:在宣傳“禁塑”方面,海南航空做了哪些工作?

徐軍:2020年2月,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要求從2020年12月1日起,禁止生產、運輸、銷售、儲存、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為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助力海南省禁塑工作的有效推進,2020年3月,我們就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制定下發《海南航空積極落實海南省禁塑法規專項工作方案》。根據項目推進計劃,我們對機上、地面共計近20項塑料產品進行替換,投入逾400萬元,每年將減塑約156噸,以實際行動多方位多角度踐行低碳節約的綠色生活理念。

9月29,我們正式啟動“禁塑”航班,在海南進出港航班上全面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成為全國首家執行“禁塑”航線的航司。當天,我們還在??诿捞m國際機場開展“獻禮國慶禁塑啟航”空地主題活動,通過禁塑科普視頻播放、禁塑產品展示、環保餐飲用具體驗等生動的形式向廣大旅客普及海南省禁塑政策及海南航空的環保舉措,受到了政府部門、現場旅客的高度贊賞。

構建綠色航空生態圈,推動綠色發展

南方周末: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因疫情帶來的經營壓力對航空業綠色低碳轉型帶來哪些影響?

徐軍: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有各國合作應對,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才能實現疫情后經濟高質量復蘇。雖然新冠疫情短期內對航空運輸業的發展造成一定沖擊,但也為航空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帶來新機遇,使公司有更多的時間來沉淀,對后疫情時代航空運輸業發展變革與應對進行思考。

與疫情前相比,我們發現旅客更為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節約能源資源,重視綠色消費、低碳出行。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全球能源格局也在發生改變,新能源迎來了快速發展期,航空業也將迎來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推動行業實現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和成本控制的轉型。疫情發生后,包括航空公司、飛機制造商等在內的眾多公司與機構,都在積極尋求與科研機構或者跨行業間的合作,如研發制造和應用可再生燃料,目的就是降低航空運輸業碳排放量。

南方周末:你對航空業實現碳達峰有哪些建議?

徐軍:綠色航空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研發設計、飛機制造、航空飛行、機場運營到空港社區建設等航空產業鏈的核心環節,需要產業鏈各個環節共同推動,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民航業碳達峰。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在倡導綠色低碳航空建設的同時,積極配合國家和民航局制定、落實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統籌謀劃一批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如可持續的航空替代燃料、部署采用新技術的飛機等。

二是加速飛機制造國產化。航空產業碳排放主要來源于飛機,低碳發展的關鍵就是飛機的低碳技術創新,而目前飛機關鍵零部件的制作主要掌握在歐美手中,那么航空業低碳發展必然受其制約,所以飛機國產化是引領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制造業轉型升級、技術成果轉化的重要契機。

三是樹立先進典范。航空產業聚集了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世界級企業,通過樹立一些推動綠色航空低碳發展的先進典范企業,包含研發綠色動力的發動機企業、通過系統創新提升燃效效率的飛機制造企業、將環保理念融入運營各環節的航空企業等,積極傳播綠色航空理念,以技術與管理創新,引領綠色航空發展的潮流。

四是航空產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互動互促。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發展是各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海航也在致力于集合航空產業鏈中各個環節,以科技創新和行業合作為支持,構建綠色航空發展的全球伙伴關系,建立并實施有效的合作機制,打造航空領域具有全球互聯、跨界交互、產業協作、聯合創新等特性的新型合作平臺,加快綠色航空產業升級,為實現碳達峰作出積極貢獻。如“互聯網+綠色航空”的跨界合作,在研發制造、異地協調、客戶服務、綠色傳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航空業的綠色低碳發展開拓出了新“藍?!?。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