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院士沈善炯離世!曾破除阻力從美國歸來開拓抗生素研究

責任編輯:張亞莉

3月27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發布訃告,著名微生物化學家、分子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3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3歲。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我們已送別了8位院士。

南都記者了解到,沈善炯傾注畢生精力治學研究,先后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陳嘉庚生命科學獎、美國南加州中國工程師和科學家協會“杰出貢獻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杰出校友獎,曾獲“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沈善炯。

早年求學西南聯大 不顧阻力回歸祖國

1917年4月13日,沈善炯出生于江蘇吳江一個偏僻農村的破落地主家庭,憑靠努力學習1942年7月從昆明西南聯大理學院生物系畢業,1948年1月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深造并獲得博士學位。

兩年后,沈善炯聽從召喚回國,途經日本時卻被扣留關押。當時,國民黨駐日官員幾經游說,勸他放棄回國,便可營救其出獄。然而,沈善炯堅決拒絕,最終回到祖國大陸。

對于過往的學習經歷,沈善炯曾深情回憶:“在那國難深重的日子里,我輾轉流亡,終于找到了科學之門。西南聯大是培養我成為科學工作者的搖籃,而加州理工學院則把我送到了一個較高的臺階上,使我了解了科學研究的前沿(Frontier),這是我的機遇,時代的機遇?!?/p>

1942年8月后,沈善炯曾先后在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華中大學理學院、四川北碚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理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生化科任教職。

1952年后,沈善炯轉到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后并入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奠定分子遺傳學基礎 90高齡仍念及科學研究

沈善炯剛到上海中科院生物所時,金霉素和鏈霉素生素研究一片空白,發達國家又實行禁運,根據國家需要他迅即改行從事抗生素的研究,全身心地投入原本不熟悉的領域,在金霉素和鏈霉素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理論突破,對我國的抗生素生產做出重要貢獻。

20世紀70年代起,沈善炯利用肺炎克氏桿菌,研究自生固氮細菌的基因結構、表達和調節的一系列遺傳學問題,提出了雙層次調節學說,并在生產實踐中得到應用,引起國際分子遺傳學界的巨大反響,獲得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被譽為固氮基因分子遺傳學研究領域最出色的成就之一。

遺傳學在中國曾受困擾達20多年,沈善炯和他的學生經艱苦奮斗,從研究固氮基因的結構與調節著手,首先開展了分子遺傳學的研究。沈善炯在固氮遺傳研究工作中的成就為國際所公認,同時為奠定中國近代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006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召開沈善炯院士九十華誕座談會,眾多院士、學界同仁和學生到場慶祝壽禮,沈善炯對前來參與座談的來賓們表達謝意時仍念及科研事業,他說,“這幾十年來,我是做了一些工作,但離國家的要求還差得很遠,希望大家多幫助我,在余年為祖國的科學事業發展多作貢獻?!?/p>

網絡編輯:阿柴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