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縣域納入評價,義務教育“指揮棒”變不變?
對縣域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有三條線,主線是教育主管部門的評價,就是從縣教育局、市教育局,再到省教育廳、教育部這條線下的評價。另一條是,從縣政府到市政府,再到省政府、國家政府的評價。第三條線是從家長、社會的角度評價。各方力量都站在自身立場去看問題,其中博弈,不言而喻。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0年8月30日,浙江寧波江北區實驗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
浙江杭州鳳凰小學的校長繆華良,已是第四年在校內實行“綜合素質報告單”代替打分的評價改革。
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展示的“報告單”,細分為學業水平評價、表現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四個部分,還輔以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的分項等第評價表。
“不公布考試成績和排名”,2021年3月18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下稱《評價指南》)中,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提出這項硬性要求。
《評價指南》是我國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首個系統化的標準和依據。
盡管素質教育已經倡導多年,但在實際推進中仍然不暢,以至于“雞娃”和“內卷”現象成為社會近年高頻討論的話題。學生、家長、學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黨委政府都緊盯評價這根“指揮棒”,“指揮棒”改不改,直接影響教育發展的方向。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回應,此次制定《評價指南》就是要著力構建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引導地方黨委、政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切實履行舉辦義務教育的職責,引導學校提高辦學水平,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評價指南》能否真正影響學校和學生的評價,成為教育界人士關注的話題。
最直接影響在縣域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評價指南》從學校、學生和縣域三個層面,構成了一個指標體系。
要理解這套體系,可以回溯到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國家制定縣域義務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標準?!?/p>
“對學生評價‘唯分數’,到了學校評價和縣域評價就‘唯升學’?!闭憬〗逃龔d教研室副主任張豐,對南方周末記者直指目前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
對于縣域,《評價指南》提出“不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不單純以升學率評價學校、校長和教師”“不舉辦重點學?!薄安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