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新型智庫
文/康華
2021年3月30日,暨南大學管理學院與南方周末合作建立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在南方周末報社揭牌。雙方將發揮高校研究優勢與媒體智庫專長,打造一個聚焦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型平臺,共同推進商業倫理、綠色發展、負責任投資、鄉村振興等可持續發展重要領域的研究、交流以及人才培養。
構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研究陣地、知識服務陣地
活動現場,南方周末黨委書記、總裁黃燦,暨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黎文靖,為研究中心揭牌并致辭。南方周末總裁黃燦在致辭中提到,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南方周末長期關注環境、公益、勞工、產品等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領域重要議題,“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是南方周末媒體智庫轉型的再發力,將與暨南大學管理學院一起,打造一個新型智庫研究與交流平臺、智庫成果發布與傳播平臺,為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多種形態的服務,從更廣維度上為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黎文靖表示,暨南大學1918年開設商科,是我國最早開展商科教育的國立高等學府之一,近年來致力于企業持續發展領域的學術研究和智庫建設,成立的廣州區域低碳經濟研究基地2019年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近三年有10份政策研究和咨詢報告獲得省部級領導肯定性批示或采納。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作為非營利性專業科研機構和多元化開放型學術平臺,將依托南方周末豐富的企業案例資源和暨南大學管理學院的學科優勢,直面轉型期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各種問題,扎根實體經濟、服務中國企業家,建立并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對外開放、自我發展的良性運作機制。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今后在課程設置和研究方向上,將向企業可持續發展相關議題傾斜,例如在MBA、EMBA教學中開設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相關課程和案例研究?!被顒蝇F場,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主任、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饒品貴介紹了研究中心未來工作方向,他指出,中心還將定期舉辦企業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承接相關調研、政策咨詢、培訓等課題和業務,致力于成為政府和企業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要智囊。
南方周末總經理、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理事長姚偉新為到場的理事代表頒發聘任證書。中共廣東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危旭芳、廣東省工商聯副秘書長王永清、深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亞龍、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文宏作為理事代表接受聘任。多元的專家背景將以開放的視野、對話的精神、共享的理念推動企業風險管理、社會治理、鄉村振興、民營企業發展等重點問題的交流和研究,打造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研究陣地。
“廣東民營經濟引領全國潮流,立足廣東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可以考慮開發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案例,指導更多廣東民營企業實踐創新?!睆V東省工商聯副秘書長王永清作為理事代表表達了對研究中心今后發展的期望。他表示,面對社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研究中心需要將學術的高屋建瓴和媒體的敏銳洞察相結合,從建體系、立標準等方面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思想武器和實踐指南。
可持續發展越來越接地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智庫研究需把握時代脈搏,回應現實問題。為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和討論深植于現實土壤,活動當天還邀請了來自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家、學者、領先企業參與“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專家學者立足于不同專業領域,闡明自身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解和期望。
談到可持續發展內涵及重要性,深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亞龍指出,人們之前談到企業的社會價值更多提及慈善公益,現在會談到環境友好、綠色供應鏈、綠色金融,這都意味著可持續發展越來越接地氣,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廣東省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文宏則認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應是未來社會治理的重要板塊。他指出:“企業應該將自身當作一個平臺,用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與社會需求、社會問題對接?!?/p>
“灣區企業制造業發達,在碳中和方面需要做出表率?!被浉郯拇鬄硡^綠色發展聯盟副理事長、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周永章則對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出期望。他強調,企業應樹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觀念,從產品原料采購到設計、生產、運輸、消費再到廢物回收都建立系統的減碳方針。不僅技術上要創新,觀念也需要共振。
廣州市國資國企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孟令云則從廣州國資委的角度陳述了推動國有企業創新發展的行動。她提到,廣州市國資國企創新戰略聯盟工作集中于“創新+資本”,通過挖掘、并購有潛力的項目,促進國企專利發明數量增長,提升國有資產創新活力。她希望未來研究中心可以開展培訓及調研類項目,推動國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
越來越多企業尋求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同頻共振
企業的創新實踐是智庫研究的活力之源?;顒赢斕?,寶潔中國、達能集團、中集集團、李錦記、盈峰控股等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深耕多年的企業的代表參與了研討,分享了企業對該問題的反思與實踐。
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管理建立在清晰目標和職責的基礎上,在此方面,寶潔和達能都有領先實踐。寶潔大中華區首席可持續發展官、企業傳播與公關副總裁許有杰在活動中提到:“每100戶家庭中用過至少一個寶潔產品的有93戶,規模越大,責任就越大。因此,每10年寶潔便會發布一項可持續發展計劃?!?span>2020年恰值新舊使命交替之際,寶潔圍繞氣候、廢棄物管理、水管理等方面,發布了一系列量化的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2030年實現運營碳中和,100%包裝實現可循環或再利用等?;顒蝇F場,許有杰從氣候、廢棄物、水以及推動消費者教育等方面,介紹了寶潔為達成目標所做的努力。他說:“我們也在不斷向消費者傳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號召大家通過小的改變,累積成大的影響力?!?/p>
“作為一家食品企業,達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可以歸納為OnePlanet,OneHealth,即‘同一個地球,同一份健康’?!边_能中國飲料市場部可持續發展助理總監古陶介紹,達能中國飲料將在今年實現脈動瓶100%可回收,將在2022年有首家脈動工廠實現碳中和,2025年工廠排放的廢水全面實現二次利用。古陶負責達能中國飲料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已經有十多年,其間轉戰不同的部門,她指出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部門側重點會不同,體現出可持續發展工作的綜合性以及跨部門合作的重要性。她提到,“如何讓企業可持續發展工作,在企業里面是可持續的、面對消費者時是有影響力和感召力的、面對專家時是經得起科學推敲的,這是每一個在企業可持續發展崗位上的人,面臨的挑戰和背負的重任?!?/p>
國際品牌接受可持續理念較早,但民族企業也不乏創新行動?;顒蝇F場,百年老字號李錦記企業事務總監賴潔珊分享了自身對可持續發展的見解。賴潔珊提到,CSR、可持續發展雖是舶來品,但是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強調“生財有道,以義為利”的“仁商”“儒商”精神與CSR一脈相承。李錦記有133年的發展歷史,可持續發展融入了質量管理、供應商管理、員工培訓、綠色生產、包裝運輸等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我們希望通過全方位的可持續發展考量,樹立民族企業的典范。”
盈峰控股集團和中集集團則從產品角度講述了企業用專業能力解決社會問題的行動。盈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魏霆介紹,盈峰集團旗下有近30年環保裝備制造歷史的上市公司盈峰環境,業務范圍包括環保裝備制造、城市環衛服務和環境治理大數據平臺??挂咂陂g,盈峰環境結合防疫需要,將抑塵車改造為滿足城市大規模消毒使用的消毒防疫車,為防疫工作作出企業貢獻。
作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生產制造企業,中集集團卓越營運與HSE中心高級經理李柱文介紹了中集積極參與抗疫、污染治理的行動。去年3月,中集在幾個月的時間用模塊化建筑交付了粵港澳大灣區三個防疫中心;本月27日,中集冷云全程護航將100萬劑中國新冠疫苗運抵烏茲別克斯坦,“疫苗三棲儲運方艙”為新冠疫苗提供了全球轉運方案。在環保方面,中集致力于拓展以天然氣為主的清潔能源業務,開展“氣化長江”“氣化鄉村”相關工作,支持長江綠色運輸和美麗鄉村建設。
專家和企業的分享有助于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的智庫服務更具靶向性和精準性,要求機構從管理、實務和研究等多方面,讓思想觀念映射現實,動態追蹤輿論熱點,研判商業趨勢、挖掘可持續價值。一如南方周末總經理、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理事長姚偉新在活動結尾總結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將持續跟蹤企業負責任經營、低碳轉型、企業社會責任品牌與傳播等領域的前沿趨勢和社會需求,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