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菌移植助力癌癥免疫治療

通過移植響應免疫治療患者的糞便菌群,有望能顯著增強黑色素瘤等癌癥免疫治療的療效,這為開展糞菌移植癌癥治療的臨床試驗奠定了基礎。

(本文首發于2021年04月0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腸道菌群是影響癌癥免疫治療療效的重要因素。

基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克隆抗體的免疫治療已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Honjo)也因此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不過,這種免疫治療只對約40%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有效,其中只有不到20%的患者完全緩解,大多數患者則對免疫治療沒有反應,甚至病情惡化。

2021年2月5日,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公布了兩項針對原本對免疫治療無效的黑色素瘤患者的臨床試驗結果,證明糞菌移植有望幫助黑色素瘤患者克服免疫治療失敗,令人鼓舞。

原來是腸道菌群在搗鬼

20世紀90年代,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證明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4(CTLA-4)是免疫T細胞的負調控因子,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則發現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體1(PD-L1)也具有類似的功能,這些蛋白被稱為免疫系統的“分子剎車”。通過單克隆抗體“屏蔽”這些T細胞負調控因子,可以激活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從而達到治療癌癥的目的。從2011年開始,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批準7種基于這些“分子剎車”的單克隆抗體藥物上市,這些藥物也成為癌癥治療的明星產品。不過,這種免疫治療并非對所有患者有效,對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來說,只有約40%患者對免疫治療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是什么造成有些人對免疫治療無效呢?

早在201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小鼠模型發現,缺少雙歧桿菌可能是黑色素瘤免疫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通過單獨口服雙歧桿菌和聯合用藥均可增強基于PD-L1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免疫治療的療效。同時,法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汪亞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