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學生“隨班就讀”落地仍難

一篇關于“影子老師”的普及文章寫了常見問題解答,第一個問題就是:“‘影子老師’和保姆的區別是什么?”

受雇于家長的“影子老師”尚未納入學校管理機制,在學校陪讀的過程往往身份不明,處境尷尬。

(本文首發于2021年04月0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晗

在北京的一所學校,下課時,患有自閉癥的小雨一個人在雨中玩耍。 (CFP/圖)

11歲的小源,在廣州一所普通小學讀五年級。但和其他同學相比,他多了一個專屬的“影子老師”。

在學校里,小源常有一些古怪的行為,比如下課后常一個人待著,自顧自地陀螺般旋轉,一圈又一圈;又或者上課把鞋子、襪子脫了,放至桌面。年幼時,父母就注意到了小源的“特殊”,求醫后被診斷為輕中度自閉癥。到了入學年齡,小源父母下決心讓他上普通小學,期望他與社會更多接觸,發展他的語言、社交能力。

小源讀二年級的時候,“影子老師”郭小英進了他的課堂。所謂“影子老師”,就是特教助理,也被稱為“陪讀老師”。他們如影隨形地跟隨需要特殊照顧的孩子,出入課堂,幫助他們順利上學。

近年來,隨著融合教育的推進,越來越多像小源這樣的孩子“隨班就讀”,進入普通學校。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已有近40萬殘障兒童在普通學校就讀,幫助這些孩子的“影子老師”

成為不少一線城市家長的選擇。

但目前,受雇于家長的“影子老師”尚未納入學校管理機制,在學校陪讀的過程往往陷入身份不明的尷尬處境。此外,在三四線城市和鄉鎮,限于特教老師稀缺和經濟壓力,殘障兒童“隨班就讀”面臨更大的挑戰。

2020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提交相關提案,針對目前殘障兒童“隨班就坐”“隨班混讀”的現狀,呼吁教育部門應當建立一套機制,鼓勵普通學校根據需要臨聘特教助理人員(“影子老師”),圍繞殘障特殊兒童形成一套“班主任全面負責兒童發展,特教助理入班提供個案輔助支持,資源教師總體統籌協調”的校內融合教育資源支持體系。

教孩子適應規則

一年級的時候,小源頻頻出現情緒爆發的狀況,上到二年級,父母只好請來了“影子老師”。

作為特教助理,郭小英跟了小源四年,她有一套學生桌椅,安排在小源座位附近,方便就近提醒他上課注意紀律。郭小英和小源一樣,早上8點進教室;下午4點放學后,郭小英會單獨輔導小源完成作業,直至6點。

這四年,因為小源媽媽不愿孩子被特殊看待,郭小英一直隱藏自己的身份。在班里其他孩子眼里,她是助教,“就像平常公開課會坐在后面的觀摩老師”。為此,她也協助任課老師管理班務,關心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障礙的、調皮難管的孩子。班里曾有一個男孩覺著郭小英偏愛小源,仰著頭問“郭老師,你偏心”。郭小英只好花了很長時間安撫他,但沒說出真相。

而作為“影子老師”,郭小英的主要任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