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套路滿滿、質量堪憂,主播切莫肆意“收割”粉絲
直播帶貨雖然是一種新的電商銷售形式,但歸根到底還是銷售商品(或者服務),就必須保證所銷售商品(服務)的質量。
(本文首發于2021年04月0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愷辰
市場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大對直播電商的監管力度,加大對主播虛假宣傳、售假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保護消費者利益。
曾經的“快手帶貨一哥”辛巴又火了。2021年3月27日,因為銷售假燕窩事件而沉寂許久的辛巴高調復出,聲稱在當天13小時的直播中共銷售商品1600多萬件,銷售額超過20億元。
這再次顯示了直播帶貨的火爆。不過,很快也有網友指出,辛巴當天的直播仍然套路滿滿。比如,其宣稱粉絲福利的5萬臺1折手機,實際上是廠家已經停產的低端產品,辛巴的進貨來源不明。還有號稱原價399元、直播間只賣199元的鞋子,實際上在其他電商平臺只賣125元,高的也不過198元,都比辛巴直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