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東北近20年,我們該如何看待東北難題
對于東北企業來說,政府如何創造一個公平、開放、自由的市場環境,會比補貼、減稅更實際也更長效。東三省要加強一體化,相向而行,不能背向發展
責任編輯:黃劍
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在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期,東北為建立獨立、完善的國民經濟體系,推動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做出過重大貢獻。然而,在各種歷史和現實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東北一度陷入衰退。自上世紀90年代起,機制和體制問題、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問題始終困擾著東北的發展步伐。
東北亞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洪章曾算過一筆賬,展現東北經濟面臨的難題,“以吉林為例,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加的地區生產總值僅相當于廣東和浙江的1/3,增加的財政收入僅相當于廣東的1/5、浙江的1/4和江蘇的1/3,增加的就業人數僅相當于廣東、浙江、江蘇的1/5?!?/p>
2003年l0月,國家下發《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正式拉開東北振興的序幕,至今已近二十年。關于東北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如何實現東北振興發展的討論從未停止。2021年恰逢“十四五”規劃發展的開局之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四五”時期,要“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
在這一背景下,本刊采訪了東北本土學者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教授衣保中和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付才輝,與他們探討關于東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們所展現的不同視角也讓我們得以一窺東北問題的復雜性。
P:你一直生活在東北,對東北人口外流現象有哪些直觀體會?
衣:東北原本是一個人口流入地區。從清朝末年開始,由于自然災害以及政府號召移民實邊等原因,大批人口從山東、河北、河南等地遷移到東北。東北曾是國內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人口外流的跡象最早出現于改革開放后,主要原因是老工業基地衰退,尤其表現為伴隨資源逐漸枯竭而導致的資源型產業衰落。產業發展不好,就業機會減少,導致以青壯年為主的人口外流。
以我們學校的畢業生為例,全國各地的企業都會來校園招聘,很多外地的大企業大廠效益好,能給出更有競爭力的工資待遇。部分一線城市地方政府還會對碩士、博士有專門的人才補貼政策,對畢業生的吸引力會更高。
P:從2003年發起第一輪“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