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逗留可能令心臟萎縮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3月30日發表題為《在太空逗留可能令心臟萎縮》的文章,文章認為,科學研究發現,由于太空缺乏地心引力,心臟無需太多努力就可以完成工作,長時間逗留在太空導致心臟萎縮。全文摘編如下:

2016年3月,宇航員斯科特·凱利在太空生活了近一年后返回地球,他的心臟質量已經下降了四分之一還多。

盡管凱利幾乎每天都鍛煉,鍛煉方案包括跑步、騎車、抗阻訓練、模仿舉重等,但他的心臟還是以每周1/40盎司的速度萎縮。研究這一效應的科研人員說,盡管進行鍛煉,如果沒有地球的引力,凱利的心臟無需努力跳動以將氧氣送到其他身體部位。結果,他的心臟就萎縮了。研究結果發表在《循環》月刊的一篇新論文中。

論文的資深作者、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的內科學教授本杰明·萊文對《紐約時報》記者說:“(他的心臟)沒有功能失調,其‘剩余產能’沒有降到危險水平。他依然相當健康。他的心臟收縮和萎縮的情況一定程度上符合預期?!?/p>

盡管他的心臟質量下降了27%,但凱利和以往一樣健康,他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癥狀。事實上,研究人員在另一個人身上發現了同樣的現象,此人不是宇航員,而是長距離游泳健將伯努瓦·勒孔特。

2018年,勒孔特試圖游泳橫渡太平洋。在159天的時間里,勒孔特身體基本呈水平姿態,橫渡了2821公里。他沒有成功橫穿大洋。由于他的支持船在暴風雨中受損,他的泳程不得不縮短。但他仍然在水中停留了很長時間,他在水里也經歷了某種失重狀態。

《循環》月刊論文的作者發現,勒孔特的心臟萎縮速度與凱利相似。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左心室——對向身體其他部位輸送富氧血液最重要的心臟腔室——的質量從大約6盎司降到了5盎司。這令研究人員感到震驚,他們原本預計,如此大量的鍛煉會令心臟增大而不是縮小。萊文還提到,心臟大小的變化也反映一個人的健康水平:盡管在太空依然堅持鍛煉,以前體格強壯的人的心臟在零重力狀態下發生了萎縮,但在地球上較不活躍、在太空中較活躍的人的心臟卻變大了。

另一項考察其他13名宇航員心臟的研究目前正在進行中,但尚未發表。

凱利和勒孔特的心臟雖然發生了收縮,但他們似乎都狀況良好。然而,這讓人對未來的太空旅行者、尤其是火星任務的參與者感到擔心。如果在好幾個月的零重力狀態后踏上一顆新行星,一顆虛弱的心臟會是一種健康風險,如果不是每個人都能定期鍛煉,情況就更是如此了。但科學家們希望,通過研究凱利和勒孔特等人,美國航空航天局將能夠為宇航員設計出更有效的鍛煉計劃,以使他們保持最佳健康狀態。(朱捷/編譯)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網絡編輯: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