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東北的年輕人 | 封面人物
在東北,時代,這么近,那么遠;故鄉,回不去,離不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黃劍
3月5日,我乘一輛“粵A”牌照的汽車穿行于遼寧省鞍山市內。開車的是回曉明。去年6月,他們一家三口從廣州回到老家鞍山定居。此前,他在廣州工作和生活了13年。
近年來,東北三省一直在延續人口流失的態勢。據國家發改委2016年公布的數據,2010到2015年,東北三省人口凈遷出約24萬人。而到了2019年,據東北三省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遼吉黑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為-0.80‰、-0.85‰、-1.01‰,遠低于中國大陸的3.34‰,三省常住人口一年內減少了42.73萬。
在某種意義上,回曉明的選擇算得上是“逆流”。
回曉明生于1982年,從小在鞍山長大。他的爺爺曾參加鞍山地標“虹橋”的設計和修建。高考前,回曉明就計劃考出東北,“那時的鞍山經濟已經比較落后了,同學們大都想去北京、長三角、珠三角,畢業后就留在那里?!?/span>
從南昌本科畢業后,回曉明考上了廣州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去廣州前,他自覺是個“沒太多想法的人”,研究生三年讓他“世界觀大變”。2007年前后,廣州的電商發展迅猛,同專業的好幾個同學都是邊讀書邊創業。有一個在eBay上做外貿生意,還沒畢業就已年入百萬。這個充滿未知機遇的南方城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回曉明。
研究生畢業后,他進入廣州一家事業單位。因為工作強度不大,他一直在拓展各種副業,開過淘寶店、賣過機器配件、銷售過童裝,還做過手工皂……他定義自己為行動派,有了好想法,會從零開始,研究摸索。
靠著銷售自制手工皂,回曉明曾在一個月內進賬30萬元。為了按時交付,夫妻二人白天上班,晚上通宵趕工,只能在上班路上補補覺。憑著“樂于折騰”,2015年,回曉明已在廣州購置了兩套房產,包括一套核心地段的學區房,順利實現了“粵A戶、粵A車、粵A房”的“小目標”。按照他們當時的計劃,未來有條件可以再添置一套房,把雙方父母從鞍山接來廣州養老。
不過,回曉明眼中充滿活力和機遇的“第二故鄉”,并非父母心中安度晚年的理想之地。除了孤單、飲食不習慣,老人們也一直不適應廣州的潮濕氣候。
回曉明第一次萌生回鄉的想法是在2013年。那年,他的兒子剛出生,父母來廣州幫忙照顧孩子。期間,母親被查出患有子宮內膜癌。擔心影響孩子們工作,老人選擇了隱瞞,找借口回了趟老家,直到做完手術才告訴兒子?;貢悦骱茏载?。那時夫妻倆的事業還沒起色,想到自己碌碌無為,還拖著父母這么遠來遭罪,他開始反思值不值得的問題。
然而,隨著母親身體日漸恢復,夫妻倆的事業也開始好轉,回鄉的想法便被擱置。直到2018年,一次想象中的“驚喜”之旅只剩下了“驚”。
沒有提前通知,回曉明一家回了趟鞍山,想給岳父岳母一個驚喜。到家卻發現岳父因為腰部頑疾已無法下床,幾日后就要上手術臺,計劃植入2根鋼針、6根鋼釘。和他母親一樣,岳父也準備一瞞到底。那兩年,回曉明的父親也因為糖尿病而日漸消瘦。
雖然老人們從未抱怨,但眼見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夫妻倆開始認真考慮回鄉生活的可能。
▲ 在廣州生活了13年的回曉明,2020年6月回到老家鞍山,他和妻子準備開一間烘焙工作室
回鄉意味著放棄較高的收入。不過,夫妻倆在廣州做副業期間積累了不少創業資源和經驗?!爸灰心芰?,在哪都能成”,兩人的觀念一致。真正讓他們顧慮的是孩子的教育。當時,回曉明的兒子就讀于廣州天河區一所知名小學。如果回到鞍山,孩子高考前他們不打算再變動,這等于放棄一線城市的一流教育。
為了讓孩子的未來有更多的主動性,他們決定留下廣州的兩套房子,繼續還貸,“這算是我們能留給他最珍貴的禮物了。長大后,他如果愿意去一線城市奮斗,也能有更高的起點;如果想留在東北,把房子賣了,也能有更好的生活?!?/span>
有了回鄉的想法,兩人便開始做各項準備。2018年,回曉明辭職,前往大連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希望提前感受東北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另一塊是財務準備,“回東北我們不太想找工作,如果暫時遇不到合適的創業機會,算上房貸和其他生活開銷,也要計劃下經濟上可以維持多久?!?/span>
2020年6月底,回曉明一家正式告別了廣州。離別的前一天,回曉明騎著共享單車,沿著平時常去的地方一一打卡:太古匯、正佳廣場、健身房、單位大門……終點是已經租出的家。
2019年,在上海工作六年多后,30歲的黃玲也選擇了回鄉。
黃玲是黑龍江依蘭人。依蘭位于黑龍江省中南部,是哈爾濱市下轄縣。2011年從黑龍江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畢業后,黃玲一直沒能找到心儀的工作。她曾在學校推薦的銀行外包呼叫中心上班,后來又去了一家IT公司做前端開發?!拔覀儺厴I時,哈爾濱IT相關的就業機會特別少,月薪3000元就算多。還有同學第一份工作每月只有800元,根本養活不了自己?!?/span>
和畢業留在黑龍江的黃玲不同,她的一位同學去了上海。平時聊到工作,同學會給她介紹最近在做的項目。黃玲自覺大學時技術并不比這位同學差,可短短兩年,眼界和技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這讓她一下驚醒,“如果繼續待在哈爾濱,薪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