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表現的是女性的軟弱妥協嗎?
安然這個角色有些兩頭不討好,一部分觀眾不能理解她最初的決絕,另外一部分則不能認同她最終的“軟弱”。但這個角色恰恰寄托著主創對當下女性議題的態度:糾結于問題的歷史根源于事無補,不如擱置爭議,面向未來。
責任編輯:劉悠翔
安然曾經考慮把弟弟拋棄或送養,但隨著和弟弟的相處,她收獲了弟弟的愛與信任,開始重新審視這段姐弟情。
我們似乎已經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性別議題話語場,每隔一段時間,網上就會掀起一波新的話題討論,而且從來不缺乏情緒激烈、態度前衛的觀點和爭論。女性的困境和聲音似乎正在從隱秘的角落走進公共空間,每一個身處其中的當代人,可能都需要以性別視角重新思考自身與社會的關系。
在眾多爭論中,家庭議題顯得重要而迫切。在復雜變動的時代里,女性所承受的不僅有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也面臨著新舊倫理觀沖撞的道德困境、處理家庭與事業的矛盾、面對父權制在當代兩性關系和家庭生活中的陰影。在激烈的網絡交鋒中,男性被視為為女性苦難的根源、照顧和奉獻被塑造成無謂的剝削,女性不得不重新衡量自己在公域和私域中的位置。如此這般,家庭的意義似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2021年4月,電影《我的姐姐》引發討論:年輕一代女性是否應該為家庭犧牲。作為一部女性家庭倫理電影,這部作品收獲了一些好評,也遭到一些批評:有觀眾批評這部電影“教唆”女性認命和妥協,認為這部電影與《你好,李煥英》一樣看似關注女性,其實是神化母愛、強調犧牲的“偽女性電影”。
安然多年來習慣了獨立生活,父母去世后,她不得不在自我的前途和撫養弟弟的責任之間做出一個抉擇。
兩難困境的普遍性
《我的姐姐》與《你好,李煥英》不約而同地呈現女性的倫理困境,也許并非巧合。它們將不同代際女性的價值觀分歧和自我實現的困境作為故事的基本內核,看似擁有不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