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醫療第一股”微醫靠什么打造“護城河”?
醫藥電商遵循“量大價低”商業模式,而數字醫療服務難點在于“難以規?;?,需要和公立醫院斡旋、醫生資源的全面支持,還要逐步培養用戶就醫習慣,發展注定艱難。
互聯網醫療是慢周期行業,短期之內可能無法實現盈利。從招股書看,微醫同樣處于“燒錢”狀態,“構建互聯網醫聯體、打通醫保支付,這些布局都非常燒錢”,而這恰恰是微醫的一大核心優勢。
醫保是中國醫療服務體系最主要的買單方,覆蓋95%以上的人口。一旦越過醫保這個門檻,即成為護城河。在醫保入口方面,微醫跑馬圈地的速度最快。
責任編輯:曹海東
微醫業務線紛繁、涉及面廣,此次赴港上市的主體是分拆出的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微醫控股,分為醫療服務和健康維護服務兩塊。這也是微醫最核心、最值得期待的業務場景。
微醫的IPO,終于在2021年4月迎來了新進展。4月1日晚間,微醫正式遞交了IPO招股書,擬在香港上市。
招股書稱,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微醫是中國最大的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市占率達15.5%,超過2-5名總和,穩居行業第一。
招股書詳細披露了微醫的營收狀況,這也是2016年后微醫首次公開披露經營業績。2018年-2020年,微醫營收分別為2.55億元、5.06億元和18.32億元,業績實現倍增;三年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4.15億元、7.57億元、8.69億元,累計虧損超20億元。
以掛號服務起家的微醫,由福建人廖杰遠創立于2010年。2015年“掛號網”改名微醫,推出在線問診等業務,試圖打造互聯網化的分級診療體系。同年,微醫與浙江嘉興桐鄉市政府合作,成立了中國首家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如今,微醫已搭建了遠程醫療、配藥、健康管理為一體的互聯網平臺,同時打通了醫保和商保結算,實現了互聯網醫療的全閉環。
此次微醫擬募資用于業務擴展,包括在國內推出更多專注于數字慢病管理的互聯網醫院,將流動醫院的服務范圍擴展至中國更多個縣,加強在醫藥產品及醫療設備方面的供應鏈能力等。
2020年12月,微醫完成3.5億美元融資,分拆上市部分的估值已超60億美元。路透社援引專業人士測算,以此輪估值,微醫掛牌時市值有望超過130億美元,或達到150億美元。
上市后,微醫將成為港股第一家真正聚焦數字醫療服務的企業——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名義上是互聯網醫療企業,但從現階段營收結構看,更像在線藥房?!拔⑨t這樣一家數字醫療服務企業上市,代表互聯網醫療行業邁出了正兒八經的第一步?!便y川互聯網醫療健康協會秘書長、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研究員傅虹橋向南方周末記者評價道。
健康維護服務貢獻營收“大頭”
微醫的業務線紛繁、涉及面廣,此次赴港上市的主體是分拆出的數字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