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一天,北約攔截俄軍機10次,高烈度“亮劍”為哪般?
北約3月29日發布聲明稱,北約戰斗機當日在北大西洋、北海、黑海、波羅的海上空,對俄羅斯轟炸機與戰斗機進行10次攔截。
近日,北約與俄羅斯戰機、戰艦頻頻展開對峙,部分戰術動作逼近“極限距離”。僅3月29日,北約戰機對俄軍集群展開10次攔截任務。
美國拜登政府上臺后,北約國家軍隊同俄軍在諸多熱點地區展開“對壘”,對俄“全面包圍”態勢不減反增。
專家指出,部分歐洲國家秉持冷戰思維、宣揚“俄軍威脅”,實為為美國在歐洲實施霸權主義“添磚加瓦”。美國利用對抗思維團結北約盟友的行為,也給部分熱點地區局勢造成惡劣影響。
2021年4月6日南方日報A08版。
攔截戰機,北約借此“秀肌肉”
北約3月29日發布聲明稱,北約戰斗機當日在北大西洋、北海、黑海、波羅的海上空,對俄羅斯轟炸機與戰斗機進行10次攔截。這些攔截發生在不到6個小時內,針對在北約領空附近飛行的6個不同的俄軍機群。
北約稱,挪威的F-16戰機首先在北極地區攔截了2架俄羅斯圖-95轟炸機(俄稱軍機為圖-142反潛機)。隨后俄軍機群繼續向南飛越北海,英國和比利時出動“臺風”戰機和F-16戰機進行攔截。當日稍晚,挪威的F-16戰機在國際水域上空攔截了2架圖-160轟炸機。
同日,土耳其、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戰機在黑海上空伴飛3架俄軍機;意大利“臺風”戰機在黑海上空攔截了1架在俄羅斯加里寧格勒附近飛行的俄軍伊爾-38海上巡邏機。
俄羅斯國防部同日表示,俄羅斯海軍出動米格-31戰機,為在巴倫支海和挪威中立海域上空執行例行飛行任務的圖-160轟炸機進行護航;俄羅斯北方艦隊則派出蘇-33戰斗機為圖-142反潛機護航。
“北約和俄羅斯互派軍機抵近對方領空、領海邊界進行威懾性巡航,目的是展示自身軍事實力?!避娛略u論員魏東旭介紹,近日俄軍派出的軍機中,圖-160轟炸機可配備攜帶戰術核彈頭的導彈,主要為了展示俄空基核打擊能力;圖-142反潛機可對在俄周邊海域部署的北約核潛艇搜集情報,展示的是針對周邊區域和海域進行巡航的能力。
魏東旭稱,北約國家戰機對俄軍機群進行攔截,也是一種展現對軍事威懾能力的反制手段。俄軍預料到北約有此打算,因此派出戰機執行護航任務。北約此次對俄軍集群進行高頻次伴飛和攔截并發表聲明,更像是“有意為之”,目的是給俄軍增加軍事壓力。
就在雙方戰機在北極地區“遭遇”前,在日前舉行的“烏姆卡-2021”北極遠征訓練期間,3艘俄羅斯戰略導彈核潛艇同時完成破冰上浮訓練,在俄海軍歷史上尚屬首次?!吧虡I內幕”網站指出,俄羅斯近年來在歐洲、非洲、中東和北極地區擴大了軍事影響力。俄軍現擁有一支不斷壯大的現代化軍隊,向北約軍事力量提出了新的挑戰。
近年來,北約和俄羅斯的轟炸機、偵察機在對方領海、領空邊界附近執行飛行任務,或出動戰斗機攔截對方軍機的頻次和烈度正不斷上升。去年12月,北約發布聲明稱,2020年北約戰機在歐洲緊急起飛400次,主要為了應對在北約國家領空附近飛行的俄羅斯飛機,較前一年略有增加。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去年9月表示,北約飛機于2020年8月共抵近俄領空120多架次,較前一年猛增30%。
拉攏盟友,美政府聯“歐”抗俄
北約和俄羅斯的軍機在俄領空附近展開近距離“較量”,在俄領海和俄邊境附近等地,雙方海軍、陸軍部隊對峙緊張程度也在上升。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2日報道,美國駐歐洲前陸軍司令本·霍奇斯近日在視頻網站上呼吁,美國政府要讓俄羅斯在黑?!盁┰辍逼饋?。報道稱,俄羅斯近年來注意到北約在俄邊境地區“史無前例的活躍”。
日前,北約國家戰艦編隊和伙伴國烏克蘭、格魯吉亞在黑海舉行“海上盾牌21”演習。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稱,北約在這個地區加強參與感,對俄羅斯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莫斯科時報》3月19日報道,在“海上盾牌21”演習展開之際,俄羅斯黑海艦隊當日出動了全部6艘潛艇赴海上執行警戒任務。黑海艦隊海軍上校瓦拉奇金表示,這一情況無論在俄羅斯艦隊還是其他國家的艦隊歷史上都從未發生過。
“美國針對俄羅斯的政策展現出愈發明顯的冷戰思維,導致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軍事較量愈發激烈?!蔽簴|旭認為,美國及其他北約國家在軍事層面給俄“找麻煩”的次數將不斷增加,俄軍也將予以對等反擊。
魏東旭指出,拜登政府為團結盟友,在北約框架下拉攏盟友和伙伴一致“抗俄”,對俄羅斯實施常態化、不間斷、全方向的軍事威懾,包括抵近領海、領空進行威懾任務和展開多國軍演等,目的都是逼迫俄羅斯進行同等程度的軍事對抗,導致俄羅斯在經濟、外交層面難以同美抗衡的情況下,在軍事上也分身乏術、顧此失彼。
軍事專家凌寒分析,拜登政府利用北約團結歐洲盟友的政策,直接導致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對抗激化,尤其是“面對面”較量的次數增加。
美國海軍2月發布的一段視頻顯示,日前一架俄羅斯蘇-24戰機在黑海國際水域行駛的“唐納德·庫克”號宙斯盾驅逐艦附近超低空飛掠。去年8月,美軍B-52轟炸機在遭俄軍蘇-27伴飛過程中,蘇-27突然向B-52加速側飛,兩機最近距離時僅相距100英尺(約30米)。
凌寒指出,軍事力量的威懾力,主要通過機機、艦艦、機艦之間的具體戰術動作來體現。由于越危險、越極限的戰術動作,越能體現出軍事實力,在北約與俄羅斯對抗的趨勢難以改變的情況下,雙方軍機、軍艦執行的一些戰術動作正逼近“極限距離”。
俄新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3月31日表示,俄羅斯提議同北約探討軍事互信措施,包括禁止在雙方接觸線協商距離內進行軍事演習,及規定雙方軍機和軍艦的行動范圍,但北約予以拒絕。
北約東擴,區域動蕩愈發明顯
凌寒介紹,美國上屆政府執政期間,美軍與俄羅斯之間的軍事對峙已“劍拔弩張”。拜登政府上任后,不斷改善與其軍事同盟和伙伴國家的關系,加大利用北約為其霸權主義政策服務的力度。
俄羅斯外交部4月4日在社交平臺發表一張圖表顯示,北約2020年軍費開支高達1.0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4%。與之相比,俄羅斯去年國防開支為0.05萬億美元。俄外交部評論,北約擴大軍費開支的方針將導致全球軍備競賽升級。
“與美國相比,身處歐洲的北約國家國防投入相對不高。但近期在俄羅斯邊境地區附近一些熱點地區,俄羅斯與北約國家之間的利益矛盾激化,導致各國加大軍事投入,給地區局勢帶來惡劣影響?!绷韬f,美國正是這一趨勢的“始作俑者”。
在波羅的海,俄羅斯與德國等歐洲國家共建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2”鋪設進度截至上月底已達95%。盡管德國政府致力于推進該項目完成建設,法國等國對該項目持警惕態度,認為其會造成“對俄羅斯的依賴”。美國和烏克蘭等國則極力反對該項目。
如今,這一屢被美國制裁的民用能源項目,可能又將遭遇北約國家軍事力量的“威脅”。綜合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等媒體報道,3月29日有波蘭軍艦、軍機近距離“挑釁”鋪設“北溪-2”海底管道部分的鋪管船。波蘭武裝力量司令部4月1日在社交平臺稱,波蘭軍方沒有在當地進行挑釁活動,同時承認有軍機定期在波羅的海上空“執行巡邏偵查任務”。
在黑海地區,北約與俄羅斯部隊之間“火藥味”甚濃。就在烏克蘭與北約和伙伴國家在黑海展開“海上盾牌21”演習同期,俄軍3月16—19日在克里米亞東部展開大型空降兵演習。據俄《獨立報》稱,共有2500名空降兵參加該演習,規模前所未有。紹伊古3月25日向媒體表示,俄軍將在2021年底前在克里米亞組建一個新的空降團。
凌寒認為,烏克蘭加速納入北約軍事進程,美國不斷推進北約東擴、借當地動蕩局勢迫使北約成員國為其軍事博弈目的服務,使得該地區的安全動蕩趨勢正越來越明顯,發展為備受國際矚目的熱點地區。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