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談黃埔軍校:“我們繼承了黃埔的遺產”
(本文首發于2021年4月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黃埔軍校血花劇社演出時的情景。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曾慶榴常常會去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每每路過小島的舊址,一些舊建筑總是能引發他對歷史的追憶。
1924年至1927年的黃埔軍校,共產黨人精英集聚,又稱為“紅色黃埔”,或被叫做“赤黃埔系”。年輕時,“到黃埔去”這一口號令他觸動,并反復問自己:黃埔緣何涌赤潮?長洲何處飄紅色?
1970年代末,曾慶榴閱讀了大量廣東黨史訪談材料,發現關于黃埔軍校的訪談資料并不多,他感到些許遺憾:“為什么不多走訪一些仍然健在的黃埔教官、學生呢?”
之后數十年,曾慶榴開始與黃埔相關人員建立緊密的聯系,不僅親訪過早期教官陳適、一期生王逸常、四期生曹廣化等,還與徐向前、陳賡、熊雄、曹淵等人的親屬做過多次訪談,他們掌握著許多在檔案、書報中看不到的內容。
曾慶榴著作《共產黨人與黃埔軍?!烦霭婧?,蔡特之子還特地給曾慶榴寄來蔡特的傳記,使他更多地了解到關于共產黨員應修人進入黃埔的內情。
沿著黃埔學生北伐的路線,曾慶榴曾去過粵北、湖南、湖北等地,甚至到東北的深山老林,尋覓東北抗聯活動的足跡……“‘到黃埔去’的路上,我已經走了幾十年?!痹鴳c榴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樣一所誕生了國共眾多軍事將領和政治人物的學校,一直影響了中國政治、軍事幾十年。它的歷史,并不是一汪清水,被時間掩蓋的史事太多了?!?/p>
“邁出軍旅政治生涯的第一步”
南方周末: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到國民黨,他們在黃埔軍校的活動情況如何?
曾慶榴:黃埔軍校從創辦之日起,便有共產黨員在其中學習或工作。在1927年夏季“清黨”之前黃埔的教官、學生(未包括武漢等分校)中有姓名可查的中共黨員,學生總數543人,加上教職員約70人,黃埔前六期中共黨員總共613人。
由于在校時間短、人員流動性大,處于隱蔽狀態及在教官、學生名冊上缺名等原因,許多人的共產黨員身份其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