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塞耳彭自然史》
(本文首發于2021年4月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英國版畫家艾里克·拉斐留斯(1903-1942)為1938年出版的《懷特著作集》創作的版畫,描繪的是吉爾伯特·懷特在花園中的場景。
這一組信札,是已消失的生活之生動畫卷……安靜、富裕、多閑暇,主人文雅,兼有科學的趣味,在自家的領地中,悠然研究著自然……那樣的時代,如今已成為往事了??茖W成了專門之學。業余者的園地,頗遭侵奪之苦,已變得很促狹……但惟其如此,這描繪以往生活之逍遙、寧靜的柔美的畫卷,才更為我們喜愛……
2005年“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推薦了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塞耳彭自然史》,這個獎低調,分量卻不輕。記得2003年在北京的一個飯局上,吳國盛教授私下跟我說:“花城出版的《塞耳彭自然史》在北大的一個小圈子里頗受追捧,只是這書知道的人不多,宣傳得也不夠?!?/p>
一晃將近20年了,自然愛好在中國已經蔚然成風。走進自然,越野騎行、徒步、觀鳥、植物、昆蟲、兩爬等等,豐富多彩。這本《塞耳彭自然史》,漸有“破圈”之勢。聚在自然愛好者周圍的吃瓜群體,好奇心被激發了出來??娬艿淖g本出版后,坊間鮮有跟進的譯本,大概就是葉靈鳳先生當年所說的,翻譯此書需要“一位翻譯好手和一位學貫中西的自然家”。其難,在名物,更在文字的風格。當年,參評一個外國文學翻譯出版獎時,我們請黃梅先生寫推薦,她評價說:“繆哲先生的譯文……可以說(總體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為譯中上品。特別是譯文文體古雅而不晦澀,宛然有《徐霞客游記》之風,得當地傳達了原著的韻味”。當然,她主要是指對原文的理解和表達??娮g立下了風格的標桿,這大概便是這個譯本絕版十余年,而鮮見別家譯本跟進的原因吧。無獨有偶,在這本書的介紹上,似乎也有一個類似的尷尬:研究缺乏,介紹零散,跟書的名望不符。當年出版的這本書,書前拿周作人的介紹文章打頭陣,跟著是英國著名的懷特研究專家、博物學家艾倫的導言。這兩位大家,似乎已經把要說的話,都說完了!
十八世紀所留給我們的最愉快的遺產之一
周作人是文章大家,讀得書多。他打心底喜歡懷特,急欲將之推薦給中國讀者,方法則是摘抄西方人的評說,談自己的感受。先是抄戈斯的《十八世紀文學史》:“不朽的《塞耳彭》出現后,世上遂有此一類愉快的書籍發生?!薄霸谟邪偈畠灾v英國各地自然史的書出現之后,懷特的書仍舊保存著他那不變的姿媚與最初的新鮮。這是十八世紀所留給我們的最愉快的遺產之一……懷特無意于作文,而其文章精密生動,美妙如畫,世間殆少有小說家,能夠保持讀者的興味如此成功也?!比滩蛔〕欢伟瑐惖脑?,來呼應這個評價:“這位鄉村牧師健談好奇,文質彬彬,總能在不經意中流露真性情。在這些方面,連鮑斯威爾的《約翰遜傳》也不無遜色?!苯又谁倢O的《懷特評傳》,又抄赫德遜:“文體優美而清明。但一本書并不能生存,單因為寫得好。這里充滿著事實……那世間所以不肯讓這小書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