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單車: 像“超生游擊隊”一樣活著
這些沒有牌照的共享電單車,被分批運往山東、河北等政策仍相對寬松的地方。
共享電單車的每車平均日騎行率,大約是同區域內共享單車的5-10倍。
業內基本達成共識,共享電單車的未來戰場依舊在下沉市場。
(本文首發于2021年4月8日《南方周末》)
發自:長沙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長沙雨花區露天擺放的數萬輛共享電單車。
2021年3月28日,從長沙高鐵站向南驅車約3公里,在花侯路和湘府東路交會處,一處被毀壞的圍欄里面,幾萬輛共享電單車露天堆放在那里,皮座椅上留存著灰塵與雨水混雜的印記。
長沙市在2020年11月開展的清退行動,導致這些共享電單車被“流放”在此。
有人正往一輛卡車上裝共享電單車。一位被雇來看管場地的本地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卡車裝滿后將駛向廣西。2021年以來,這些沒有牌照的共享電單車,被分批運往山東、河北等政策仍相對寬松的地方。
相較共享單車,省力省時的電單車使用頻次高,回本快。這也是眾多互聯網公司在政策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仍重金投入的原因。
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于2020年8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全國已投放共享電單車總量近500萬輛,其中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已投放共享電單車占比50%,大部分中東部省份縣級以上區域投放比例超過70%,個別省份接近100%。
但因具備電動車的屬性,共享電單車甫一出生就戴著政策的鐐銬,命運猶如拴在過山車上。
“不到一年即可收回成本”
有共享單車的時候,共享電單車就已經出現了。
2016年下半年,共享單車兩巨頭摩拜和ofo跑入C輪融資時,共享電單車的概念在長三角興起。
萌小明、享騎、西游電單、租八戒等最早一批共享電單車企業,大多起家于江蘇、上海。這與長三角的電動車產業優勢有關——江蘇無錫被稱為“中國電動車之鄉”,聚集了雅迪、新日、小刀、愛瑪等電動車制造企業,占據全國產量的30%。
“周邊(人)騎電動車為主,不騎自行車?!泵刃∶鲃撌既耸Y小明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十幾年前,蔣小明就在無錫創立了一家包裝制品公司。共享單車出現后,蔣小明才想到從電單車切入風口上的共享經濟。
和共享單車一樣,共享電單車的業務也是最先在校園、景區等封閉式場所鋪開。
萌小明花費兩年時間,進駐全國一百多所學校。萌小明股東之一徐長青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相對封閉的校園市場,能降低運維成本和丟車風險。此外,進駐校園具有排他性,可減少競爭壓力。
早期進入共享電單車市場的企業,創始人多具有傳統電動車或四輪出行領域的背景。
西游電單成立于2016年年末,由錢江集團投資,后者經營錢江摩托等品牌;小鹿單車的創始人之一為仇黎明,他曾創立一家自行車公司;松果出行創始人翟光龍畢業后曾在螞蟻短租任職,離職后創立天天用車;租八戒的創始團隊有20年電動車控制器制造的經驗等。
共享電單車對出行的需求有所補充。徐長青表示,共享單車解決的是出行“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