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周年:武漢,蘇醒
圍繞數字經濟、科技創新,武漢從政策、資金、人才、平臺,一系列的動作都已經展開。
24歲的武漢女孩陳嘉慧,要在接下來的兩年里招募數千名員工,這是她所在公司萬人招聘計劃中的一部分。
2021年2月底,武漢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共有215個重大項目啟動、總投資達3305.4億元,涵蓋引領性科技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制造、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新基建和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陳嘉慧所在的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一個月后,在武漢市一季度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大會上,又有112個重大項目簽約落戶,簽約總金額3462億元,騰訊(武漢)數字產業總部、猿輔導科研運營中心、黑芝麻智能科技總部、多弗集團華中總部、德邦華中總部智慧產業園、新加坡銀石資本華中總部、美的武漢軟件中心等齊聚于此。
這座曾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在疫情之后啟動快進鍵,在科技創新引領的新經濟領域奮起直追,彰顯出頑強的生命力和驚人的爆發力。
正如2021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所指出的,作為封控時間最長、重啟時間最晚、疫情影響最大的城市,在去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斷崖式下跌的情況下,搏殺二季度,沖刺三季度,決戰四季度,全年好于預期,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城市前十,穩住了經濟基本盤。
2021年4月8日,武漢解封一周年。這座城市和這里的企業、居民們,在疫情期間患難與共、同舟共濟,正以一種更加實務、進取、開放的態度,擁抱新的機遇和挑戰。
煙火氣又回來了
留學遇阻,復工艱難。陳嘉慧的2020年頗為波折。
她是武漢大學2019屆畢業生,畢業后赴丹麥留學,2020年初回武漢過年,正趕上疫情。
她每天都數著日子,在家整整待了72天。社區剛封閉時,物資有限,家里只剩大白菜和蘿卜,沒什么新鮮菜可吃。留學時就饞得不行、心心念念的周黑鴨,回來后也因為疫情遲遲買不到。
后來,在商務部組織下,九省聯保聯供協作機制發揮了作用,八省份支援武漢、湖北,調運各類物資10.6萬噸,“一元菜”“愛心菜”在社區不斷投放,保證價格穩定。
2020年2月底,快遞恢復運轉,陳嘉慧迫不及待地在淘寶下了鴨脖子的訂單。
外賣與快遞支撐起了這座城市的最初需求?!?020年4月7日及以前每天外賣訂單量大約10萬單,現在每天有20多萬單訂單量,已經翻番了?!痹谖錆h解封之初,武漢餐飲行業協會會長劉國梁對媒體表示,“從這個信號來講,行業已經在復蘇?!?/p>
同多數年輕人一樣,陳嘉慧在平日里依賴著外送服務。4月公司開工第一天,她還線上點了杯COCO奶茶。
考慮海外疫情的發展,陳嘉慧決定留在武漢工作。2020年2月,經過前期電話溝通、三輪視頻面試,她成為一家在線教育機構的HR。
公司復工那天,是她疫情期間第一次出門。上班地點靠近地鐵光谷廣場站——這個曾經被人們調侃為“宇宙中心”的地鐵站,很長時間以來都是一個“擠得看不見腳”“永遠找不到座位”的地方。
那天,陳嘉慧第一次在二號線上坐到了座位。她從來沒見過那么空的光谷廣場站,那個瞬間她有點想哭。
當時在武漢的人們,出門去到任何一處,都開始使用并熟悉起了那一套流程:簽字、掃通行碼、測溫、消毒,與他人保持距離。
陳嘉慧的照片記錄了一些“武漢街頭凝固的時間”。2020年4月17日,往日最熱鬧的廣場上,大大小小的餐飲商鋪仍未開業,玻璃上貼著老板們的貼心承諾——“春節放假,正月初八正常營業”“回家過年,初八開業”。關店兩月有余,那些冒著熱氣的牛肉粉、熱干面、豆皮和生煎,并沒有如期回來。
這座城市逐漸恢復活力,主要受益于2020年5月14日-6月1日,武漢千萬人口完成核酸檢測,篩查出300名無癥狀感染者,檢出率僅十萬分之三。
3月30日,在楚河漢街,人們在璀璨的夜燈下逛街。(新華社)
武漢安全了。很快,老板們出攤了,熱氣騰騰的夜回來了。戶部巷的四季美湯包里,江漢路步行街的涂記油酥餅,吉慶街的吹拉彈唱聲,遍布街頭的芝麻醬香味……噴涌而出的路邊攤,既是保就業、穩民生、留住“馬路市場”煙火氣的引導,也是市民們的自救之舉。
2020年6月的一天晚上10點多,雨下得很大,陳嘉慧和同事們一起去吃海底撈,發現居然要等位了。半個小時的等待,沒有讓她不耐煩,反而令人愉悅——這提醒她,這座城市正在恢復,煙火氣又回來了。
危中尋機
艱難困苦,玉汝以成。面對疫情,各行各業也紛紛展開自救。
阿里巴巴、騰訊、京東、拼多多、字節跳動、快手、蘇寧、斗魚等互聯網企業,借助直播新模式,幫助武漢本地農產品上線打開銷路?!拔錆h重啟?抖來助力”“百星百億”等大型公益直播活動,開展“帶貨”直播超117場次,銷售包含農產品和農副食品在內的各類商品近7000種,現場銷售額6.17億元。
疫情催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包括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網購等在內的信息服務業逆勢上漲。
面對疫情,醫療健康領域反應最快,市場需求也最大。阿里健康、騰訊健康、丁香醫生等平臺均開通在線義診服務,遠程醫療迅速得到普及與發展。
企業延期開工、學校延期開學,在線辦公、在線教育也成為一個重要風口,成為武漢經濟恢復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
為響應“停工不停學”的號召,不少在線教育機構開放了免費直播課。
大量學員的涌入對教育機構是一場考驗,因為系統在短期內無法接受大量的并發請求。陳嘉慧所在的公司猿輔導為了上線50000分鐘免費網課,緊急投入10000臺云服務器,以保障500萬人同時正常上網課。為此,春節期間,陳嘉慧的技術同事們加班加點組織云端擴容,以確保課程的進行足夠順暢。
此外,他們對教師的需求量也驟增。這家原有兩千余名員工的公司,需要在一年內擴招三倍于現有數量的新員工,且必須為本科及以上學歷。
龐大的人才缺口,在武漢得到了及時填補。這座城市擁有各類高等院校83所,在校大學生數量在100萬以上,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31.7萬人,較2019年增長9.3%,創歷史新高。
原本,疫情對應屆生就業是利空,也是困擾,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看重武漢的科教、人才優勢,在武漢落地生根,將它變成了一個雙贏的結果。
武漢對于人才素來重視,自2017年便率先提出“5年內留住百萬大學生”的口號,開展“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百萬校友資智回漢”“高??蒲谐晒D化對接”“海外科創人才來漢發展”四大資智聚漢工程。
武漢“解封”第一天,武漢市政府舉辦“云招商”首場活動,阿里巴巴、小米科技、沃爾瑪、中國聯通等六十余家企業參加,簽約項目總額突破兩千億元。企業紛紛以實際行動支持武漢發展,擴大在武漢的投資、增加武漢就業崗位。
光谷的人才需求量增加尤為明顯。東湖高新區人社部門的數據顯示,小米、科大訊飛、小紅書等80多家企業落地光谷,2020年新增中高端就業崗位數萬個,其中字節跳動為武漢提供近2000個工作崗位,猿輔導新增員工數超過6000人……
“我們認為,在線教育對武漢經濟復蘇最大的驅動,是對就業的拉動?!痹齿o導區域發展部負責人葛汝勇告訴南方周末,在線教育是人才高度密集的行業,而武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全國高校在校生數量最多,高校人才質量名列前茅。
武漢也牢牢抓住了疫情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機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線上經濟,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數字經濟占比超過40%,全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842戶,達到6259戶,同比增長41.7%。在2021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這被總結為“危中尋機倒逼轉型升級”。
產業聚集
隨著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依托人才和科研的優勢,武漢的產業聚集效應正在多個行業發生,除了汽車、商貿等傳統優勢產業,這里已經形成了“光芯屏端網”萬億級光電子產業鏈,也有著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基地。
以在線教育為例,目前全國約110多家在線教育企業,有30多家將總部或第二總部設在武漢。在今年2月份武漢光谷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儀式上,猿輔導武漢科研運營中心正式開工建設。這是這家企業此前在武漢封城時許下的承諾——解封后,在光谷東建設科研運營中心,以實際行動長期支持武漢。
武漢“光谷”企業生產忙。(新華社)
2020年7月,武漢東湖高新區出臺“光谷互聯網+教育十條”新政,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在線教育服務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支持光谷“互聯網+教育”產業成為僅次于北京的第二高地。
“在線教育服務產業已呈現出強勁發展趨勢,有望在較短時間內成為高新區一個新的千億產業?!睎|湖高新區科創局負責人曾向媒體介紹。
目標遠大,但實現起來并不遙遠。圍繞數字經濟、科技創新,武漢從政策、資金到人才、平臺,一系列的動作都已經展開。
2021年3月,東湖高新區出臺《關于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措施》,對企業進入后備庫、獲得知識產權授權、首次認定、重新認定、成長發展、搬遷落地高新區等方面均有獎勵,同時,對培育高企的雙創孵化載體和優質服務機構也給與引導支持,如新晉“獨角獸”獎勵500萬元等。
作為武漢的科創高地,東湖高新區希望做大做強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兩大支柱產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與新消費兩大新興業態,前瞻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培育更多的大企、強企、高企,力爭通過5年努力,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0家。
武漢科技局副局長徐濤對南方周末表示,武漢接下來會繼續加強基礎研究,引導企業產業的發展,建設高能級的創新平臺。
2020年底,武漢提出要建設國家科創中心,這一戰略圍繞怎樣把武漢的科教資源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在創新型國家建設、國家的科技創新戰略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更多的任務,也作出更多的貢獻。
2021年4月,湖北省首單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在深交所成功發行。這意味著武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發展有了更多資金的支持,光芯屏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核心前沿科創領域將有望助推實體經濟創新升級。
從疫情中心,到今天中國經濟疫后發展的風向標,武漢正用實力演繹“王者歸來”。對于這座英雄城市的未來,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甚至放出豪言:“投資武漢就是投資未來!”
對于未來,陳嘉慧也有自己的想象。曾經一心想去北上廣的她,下定決心留在這里闖出一片天地。她期待著新辦公樓落成之日。那是日本建筑大師隈研吾的作品,草地和樹林從地面向上蜿蜒,她似乎看到樸實的生活里盡是旺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