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作賓攜女友外出調查風波

丁文江就任中央研究院總干事不久,即致函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禁止研究人員攜眷外出調查。此令一出,立刻招致史語所二組主任趙元任、專任研究員李方桂的激烈反對

責任編輯:劉小磊


田野調查,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人類學對各門社會科學最大的貢獻,涉獵的范疇有語言學、考古學、民族學、人類學、民俗學等。它是一種“直接觀察法”,使研究不再停留在傳統的“書齋”。早期人類學調查是“一個人的工作”,也有夫婦協作調查的,如以研究太平洋無文字民族而聞名的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1901-1978),就曾和先生一同前往南太平洋上的薩摩亞群島(Samoa)研究薩摩亞人的青春期問題。與外界的維系是當地一個美國海軍基地。一個人知識有限,夫妻協作,配合默契,也可以克服長期野外生活的孤獨和種種不適。

在國外,夫婦倆或男女同事一起相伴做田野調查并不罕見。問題是中國有中國的國情。

趙元任李方桂反對“禁止外出調查攜眷”令

1934年夏天,丁文江(在君)就任中央研究院總干事不久,即致函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所長傅斯年(孟真),禁止研究人員攜眷外出調查。此令一出,立刻招致史語所二組(語言組)主任趙元任、專任研究員李方桂的激烈反對。兩人在國際語言學界都有影響。趙太太楊步偉的祖父是佛學大師楊仁山,李太太徐櫻的父親徐樹錚是北洋將領。這兩對新派夫妻一向被視為神仙眷侶。

趙元任、李方桂反對“禁止外出調查攜眷”令,甚至提出辭呈。面對趙、李的堅決意志,傅斯年萬般為難。按說,禁令若非他的主意,至少丁文江事先會征求他的意見。他于8月4日致電三組(考古組)主任李濟:“趙堅持弟須同意攜眷調查原則;李仍辭。弟毫無辦法,乞兄主持。”這個燙手的山芋,李濟自然不會接,他回電傅斯年,“二組事弟不便主持,若兄有何驅使自當遵命。”(臺北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整編史語所檔案:元234-9;以下簡稱“傅檔”)這種事最好的辦法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筛邓鼓甑男愿裼肿霾坏?。

遭受如此激烈的反彈,丁文江也始料未及。最后,他只得“與元任當面細談兩次,一切已有比較滿意之解決”,“允將先前致史語所之正式函撤回”。

另一當事者李方桂,原本有赴云南調查倮倮語的計劃,因禁令改弦易轍,取消了云南之行。丁文江聞此,8月29日即致函傅斯年表明態度:

云南調查事,弟始終主張。其所以中途變計者,在兄方面以為藉此調停,在弟方面則完全因為兄引‘法律’,一事未了,不添事之原則而放棄。目前弟未進行者,(一)仍固尊重兄意;(二)不欲再使方桂發生任何誤會。故如方桂肯行,弟依然贊成。否則弟不主張。(傅檔:III:202)

直到9月3日,丁文江還向傅斯年談起此事的后遺癥:

彼允函方桂,力勸其不再辭職,望兄在平斟酌設法(元任云,適之拉方桂甚力,此恐不確)。(傅檔:檔號III:205)

當時,胡適為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他力邀李方桂到北大任教,接任劉半農病逝后遺下的“語音學講座”教職。丁文江與胡適是朋友,越想越氣,處境甚是難堪,竟“以去就爭之”。后經中研院院長蔡元培斡旋勸阻胡適的“挖人”行動,最后改請羅常培出任“語音學講座”教職,事情才大體告終。

李方桂的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