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捍衛女性的自由,還是重建性禁忌?
開放的現代社會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打破了古老的性禁忌。女性不再“把自己當成是一個獵物,選擇閉門不出”。沒有了森嚴的“男女之大防”,兩性關系更開放、更輕松。毫無疑問,女性是這一顯著進步的受益者。但是,在互聯網時代,更便捷的信息傳播方式并沒有帶來更自由的社會氛圍,反而給狂熱的煽動者提供了渠道?;ヂ摼W成了異端裁判所的現代版,以深文周納、小題大做的方式夸大和制造性別對立的話題,再以大面積圍攻、詆毀的網絡暴力方式加害他人。
責任編輯:陳斌
2018年1月9日,一百位歐洲知名女性在法國《世界報》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面對在互聯網和街頭動輒指責性侵、侮辱女性的“快捷審判”,這些女士寫道:
這種狂熱等于把“豬”送到了屠宰場,完全不是在幫助婦女自強,實際上在為那些性自由反對者、極端宗教分子、最壞的反動派服務。
作為女性,我們不承認這種現象:超越“揭發權利濫用現象”的范疇,對男性和性充滿仇恨。
我們認為,沒有“糾纏求歡的自由”,就不會有“對性暗示說不的自由”。在我們看來,我們應該知道如何回應這種“糾纏的自由”,而不是把自己當成是一個獵物,選擇閉門不出。
這封信以“我們所珍視的這種自由不是沒有風險或責任的”結尾,發人深省。
開放的現代社會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打破了古老的性禁忌。女性不再“把自己當成是一個獵物,選擇閉門不出”。沒有了森嚴的“男女之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