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制度箭在弦上
“第一支柱要慢慢回歸‘?;尽?,不要期望它能有很高的待遇?!?br />
要形成以賬戶制為基礎、個人自愿參加、國家財政從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
個人養老產品是否吸引用戶,取決于產品是否能直接帶來收益、是否便利。
責任編輯:張玥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做大,國際上傾向依賴財政補貼和稅收激勵。
2021年2月26日,人社部副部長游鈞在國務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要形成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目前第三個層次還是短板,但已形成了初步的構建思路,“總的考慮是以賬戶制為基礎、個人自愿參加、國家財政從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
早在1991年,國務院就提出要建立養老保障體系的“三個支柱”。游鈞介紹,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目前制度健全,職工養老保險加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已覆蓋近十億人;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已覆蓋5800多萬人;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制度還沒有出臺。
養老金的“三個支柱”可以理解為,第一支柱是公共養老金,由國家強制設立的;第二支柱是雇主設立的;第三支柱則是個人或家庭購買的。
實際上,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試點曾于2018年在上海市、福建省和蘇州工業區三地開展,通過稅收優惠,鼓勵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
此次人社部提到,新制度要在試點的基礎上形成。區別在于,稅收優惠的對象并非某項具體產品,而是個人養老金賬戶。個人養老金賬戶內的資金都可享受到稅優政策,消費者可以選擇購買何種產品。
“第一支柱”承壓
2019年4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估算,國家養老資金累計結余將在2027年達到頂峰,并于2035年耗盡。
也就是說,養老金的“第一支柱”雖覆蓋廣泛,但難以承載全社會的高度依賴。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了他對2019年中美兩國養老金體系資產分布的估算對比。
2019年,中國養老金體系累計總資產約為9.61萬億元,第一支柱6.29萬億元,占65.45%,后兩支柱占比分別為18.73%和15.82%。美國積累的養老金總資產為35.1萬億美元,第一支柱占7.98%,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分別占54.13%、37.89%。
朱俊生認為,由于中國養老資產三支柱失衡,基本養老保險的支出壓力過大,且退休人員的收入結構單一。
如果不發展第二、三支柱,能否通過提高基本養老保險繳納比例的方法繼續做大第一支柱?
事實上,基于給企業減負的目的,2015年以來,人社部先后6次降低社會保險費率,職工社??傎M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