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折之城”遵義:紅軍在此休整的12天

在遵義,長征途中的紅軍第一次受到百姓的歡迎,并成立了途中首個縣級政權。長征路上,遵義是紅軍唯一成立了警備司令部的地方,也是唯一發行過貨幣的地方。

連吃敗仗的紅軍決定轉道遵義。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召開會議,決定“新的根據地區應該是川黔邊地區,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之地區”。

(本文首發于2021年04月15日《南方周末》)

發自:貴州遵義

責任編輯:錢昊平

楊尚昆、彭德懷、聶榮臻、林彪……在遵義會議紀念館門口,從左至右,豎立著20名會議出席者的雕像。

左前方的兩層灰色樓房,曾是黔軍二師師長柏輝章的公館。1935年1月7日,紅軍進入遵義后,這座當時在城內“數一數二的豪華洋式建筑”成了紅軍總司令部。

至1月19日離開,紅軍在遵義休整了12天,戰士們得到了長征途中少有的一次喘息機會。

“這十天中沒有行軍的事,沒有打仗的事,享受著城市小資產階級的生活,是一年零一個月的長征生活中一段特殊生活?!碑敃r負責給團以上干部授課的“紅軍大學”教員、架橋專家何滌宙在《遵義日記》里如此寫道。

據《紅軍長征記》記載,有的戰士在軍閥的豪宅中用上了電燈,有的連續幾日到飯館吃川菜,也有和學生們打起籃球比賽的。

大多數感受著“遵義城的繁華”的戰士,當時并不清楚,那12天對于紅軍、對于共產黨意味著什么。

在遵義,紅軍成立了長征途中首個縣級政權——遵義縣革命委員會。

長征路上,紅軍唯一成立了警備司令部的地方是遵義,唯一發行過貨幣的地方是遵義。

那12天內,中國共產黨經歷了一次“生死攸關的轉折”。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也就是后來所稱的“遵義會議”,每晚持續四五個小時。

2021年4月6日,遵義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張煉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如果沒有遵義會議的召開,就不可能有長征的勝利。遵義則因那次會議的召開成了“轉折之城”。

遵義會議紀念館位于貴州省遵義市子尹路,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個革命紀念館之一。(人民視覺/圖)

連吃敗仗 決定轉道

老鴉山的石頭上有當年紅軍進城作戰時留下的彈孔,出租車上的電臺每天要播放兩則紅色故事,紅軍山、紅軍街、迎紅橋……散落在市中心各個角落。

86年前的一次會議,給遵義打上了深深的紅色烙印。

當年,中央紅軍是以極度疲憊的狀態進入遵義的。遵義會議紀念館副館長王志力用“快成叫花子兵了”形容那支部隊。

長征的路線和目的地是紅軍根據軍事形勢和作戰情況而不斷改變的,最初從瑞金出發時,中央紅軍的計劃本是到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行軍途中,連吃敗仗的紅軍決定轉道遵義。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召開會議,決定“新的根據地區應該是川黔邊地區,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之地區。在不利的條件下應轉至遵義西北地區”。

時任中央候補委員李維漢在回憶錄中說,這一轉道“既使紅軍避敵重兵,免遭滅頂之災,又能放開自己的手腳,打運動戰,主動消滅敵人”。

張煉的分析是,轉道遵義為全軍贏得了休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