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被“收編”前夜
電子煙行業人士傾向于投入國家煙草專賣局的“懷抱”。行業人士認為,龍頭企業不怕監管,但害怕“不知道還能活幾天的不確定性”。
2020年受疫情影響,電子煙行業卻迎來強力反彈,線下門店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業內觀點認為,行業正進入“中場戰事”,有實力參與下半場競爭的可能不超過10個頭部品牌。
(本文首發于2021年4月15日《南方周末》)
發自:深圳
責任編輯:馬肅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1年4月9日,深圳一家電子煙公司召開新品發布會,圖為該公司新產品試用現場。
在消費市場上,沒有什么比成癮品更稀缺、更賺錢的生意了。
人們很難想象,在電子煙不足筆管長的煙桿里,僅加入約1.9毫升添加尼古丁的煙油,就能在霧氣繚繞間撐起全球數百億美金規模的“蒸汽”生意。
更令人驚訝的是,盡管電子煙于2005年誕生在中國,深圳出口的電子煙占全球市場90%的份額,但在國內卻始終處于“沒上戶口”的真空地帶——電子煙屬于普通消費品、煙草制品還是藥品,歸哪個職能部門進行監管,一直沒定論。
如無意外,監管的重錘即將落下。2021年4月22日,由工信部、國家煙草專賣局起草的《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將截止征求意見,附則中擬增加一條: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這意味著,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或將正式“入法”,參照傳統卷煙進行監管。
此前,公共衛生界認為,讓煙草主管部門監管電子煙,會給本就艱難的控煙工作帶來更大挑戰。想要遏制電子煙大流行,最好的方式是“全面禁止電子煙在市場流通”。(詳見2021年4月3日南方周末《誰該監管電子煙?工信部征求意見稿引爭議》)
2021年4月中旬,電子煙被“收編”前夜,南方周末記者走訪了深圳市多家電子煙生產企業。相較于控煙派,行業人士對征求意見稿大多持“歡迎”態度。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規可能給行業帶來短暫“陣痛”,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將利好頭部品牌。
期待被“收編”拿“戶口”
聽說電子煙可能重回煙草專營專賣體系,電子煙相關股票來了一撥“先跌為敬”。
3月22日征求意見稿剛一發布,在美股上市的悅刻電子煙母公司霧芯科技股價暴跌47.84%,一夜間蒸發了144.6億美元;港股上市的思摩爾國際——電子煙設備龍頭企業麥克韋爾母公司,股價也一度暴跌40%。
“資本市場一度陷入恐慌,認為電子煙可能回到計劃經濟時代,但悲觀的聲音多,并不意味著就是主流?!蹦愁^部電子煙品牌合伙創始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完善監管對中國電子煙行業實為利好——任何一個產品都不可能在監管缺位的環境下長期發展,龍頭企業不怕監管,但害怕“不知道還能活幾天的不確定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