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受到壓力的日子,數學從來沒有讓我失望”
數學是他的寄托。丘成桐在采訪中說得最多的話是“我不在乎”,談到數學之外的事——人事的紛擾、媒體的誤解,他常說自己不在乎?!熬袷艿綁毫Φ娜兆?,我每以工作為寄托,數學從來沒有讓我失望?!彼跁镎f。
(本文首發于2021年4月15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邢人儼
1969年,丘成桐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畢業典禮上。
十多年前,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在哈佛大學訪學,夜晚和數學系的同事在校園里散步,同事指著樓上的某一個房間說,那是丘成桐的辦公室,“他比我聰明無數倍,還比我勤奮很多倍……他要沒有那么偉大的成就才奇怪呢?!?/p>
丘成桐27歲就攻克了世界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34歲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成為該獎項首位華人獲得者。如今他72歲,大部分時間住在北京,參與籌辦多所高校的數學中心、舉辦數學競賽并牽頭數學人才培養計劃。
1949年春天,丘成桐出生于廣東汕頭,戰亂中隨家人南遷香港。他年少喪父,母親帶著子女艱難求生,丘成桐15歲替人補習數學補貼家用,立志要在學術界闖出名堂。他寫道,數學的一大神奇之處,就在于“不需要什么成本,也能在數學的天地大展拳腳”。
從香港中文大學提前畢業后,丘成桐赴伯克利大學深造,此后在美國生活了五十多年。他解決了多個著名數學難題,成為幾何分析學科的奠基人,擁有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多重身份。
在數之不盡的成就之外,爭議和紛擾也圍繞著他。2006年,丘成桐敦促兩位中國學者破解龐加萊猜想,質疑者認為他們忽視了另一位俄羅斯數學家佩雷爾曼的成果。在國內,他公開批評自己的學生田剛,以及中國學術界的不端現象。
2021年3月,他的自傳《我的幾何人生》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在自傳中,丘成桐對人生沉浮以及圍繞他的話題一一坦陳?!斑@畢竟是寫我的生平,假如我回避一些重要話題的話,好像有點不負責任的感覺?!?/p>
數學是他的寄托。丘成桐在采訪中說得最多的話是“我不在乎”,談到數學之外的事——人事的紛擾、媒體的誤解,他常說自己不在乎?!熬袷艿綁毫Φ娜兆?,我每以工作為寄托,數學從來沒有讓我失望?!彼跁镎f。
2021年3月30日晚,丘成桐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
“一般中國小孩都不問這些問題”
南方周末:父親的早逝對你的一生有什么影響?
丘成桐:他去世以前,所有的決定、所有的思想都看我父親,我父親去世以后要靠自己,我要決定自己的前途。孤臣孽子,經歷了這種情形,你知道一個人處世、立志,全部要靠自己,不能再靠別人,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