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汀江見證

寂寞此人間,且喜身無主。眼底云煙過盡時,正我逍遙處。

花落知春殘,一任風和雨。信是明年春再來,應有香如故。

讀罷這首《卜算子》,宋希濂理解了瞿秋白的心跡,情知誘降已成泡影。宋希濂后來如此回憶:“他外表體弱神傷,心中卻有一把利劍,迫使我步步退守……”

(本文首發于2021年4月1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楊嘉敏

從瑞金到長汀

——客家人的開枝散葉

我從江西瑞金出發,驅車四十公里前往福建長汀。出發時和煦的夕陽灑在瑞金沙洲壩的中央蘇區政府禮堂上,抵達時長汀已是華燈初上。

素知瑞金是土地革命時代的“紅都”,一度被稱為“瑞京”,而長汀既是中央蘇區的東大門,又是“客家首府”,但我的潛意識里把這兩個地方隔得很遠:它們既分屬江西、福建兩省,又隔著高峻的武夷山脈,想來民風迥異。

江西瑞金紅軍烈士紀念塔 (視覺中國/圖)

經過這回實地走了一遭,我發現兩地的地理與文化聯系比我過去臆想的要緊密得多:從地理上來說,瑞金與長汀之間乃是武夷山脈南段余脈,山勢并不甚高,我沿319國道穿山而過,連隧道都沒有一條,輕輕巧巧便進入了閩西,比起從浙南或者贛東北進入閩北便利得多;從文化上來說,瑞金與長汀同樣都是客家大邑,兩地的客家人語言相通,風俗相近,連菜品都很相似,并沒有因為大山阻隔而形成顯著差異。

如果細究兩地共同的文化根源,還得追溯到地理因素上:瑞金—長汀通道是客家人遷徙史上最重要的節點之一,他們由中原南下,橫渡長江,縱貫鄱陽湖,再上溯贛江深入三面環山的江西,西有羅霄,東有武夷,南有南嶺,均難以逾越。好在南嶺與武夷山之間有一個缺口,便是瑞金—長汀通道,客家人棄舟登岸,由此缺口穿越武夷山,從贛南進入閩西,在長汀站穩腳跟后再次坐船沿汀江而下,進入梅州地區,建立了又一個客家人大本營,然后繞過南嶺東段進入嶺南,開枝散葉,繼續向兩廣、海南乃至東南亞拓展。

正因為長汀是客家人翻越武夷山后的落腳地,也是水陸轉運的樞紐站,這里接納了一代又一代客家旅人,成為名不虛傳的“客家首府”。自唐代以來,汀州(長汀古稱)一直是閩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下轄客家八縣,與福州、建州、泉州、漳州并列為福建五州,到了明代又與福州、建寧、延平、興化等地并稱八府,成為今天“八閩之地”一詞的起源。

至于長汀為何被納入中央蘇區,其背后的邏輯與客家人由瑞金東進長汀是相通的:瑞金是群山環抱的盆地,也是客家人聚居地??图胰藞F結勇敢,吃苦耐勞,是土地革命時期紅軍的重要兵源,兼具地利、人和的瑞金因而成為中央蘇區的首都。為了確保根據地的安全,紅軍在瑞金以北堅守廣昌一線,在西面防御興國、于都一線,在南面守衛會昌一線,而在中央蘇區東面則必須越過武夷山缺口,守住連城、上杭一線方可拱衛瑞金。這么一來,作為周邊客家八縣首府的長汀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央蘇區在武夷山以東地區的中心城市,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便設立于此,迄今保存著眾多紅色遺跡。

汀江是閩西最大河流,流經長汀。汀江流域是客家人的世居地。 (視覺中國/圖)

“紅軍中的華佗”

——長汀名醫傅連暲

2021年的農歷小年,我從瑞金前往長汀,而在八十八年前的農歷小年前后,有一位醫生也在瑞金和長汀之間奔波,他就是當時的長汀福音醫院院長,后來的瑞金中央紅色醫院院長,一生救死扶傷的開國中將傅連暲。

傅連暲是長汀本地客家人,父母是失地農民,從山區流浪到縣城,在汀江碼頭當挑夫為生,后來全家皈依了在當地傳教的英國圣公會。傅連暲生于1894年的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陳玲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