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宜居報告”
一個意大利研究小組通過分析銀河系中恒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重元素的演化,得出了一份有關智慧生物的最新“宜居報告”。
(本文首發于2021年4月1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2年10月8日,Bio-kovo山(海拔1200米)上空的銀河??茖W家們對銀河系的行星進行了一次普查,結果顯示銀河系的適居行星至少有5億顆。
宇宙中有沒有其他智慧生物?有的話會是什么樣子的?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迷人問題。不過,連“有沒有”都沒搞清就問“什么樣子”顯得有些“冒進”,不如轉而問一個更務實的問題:在宇宙的什么地方最有可能找到其他智慧生物?
兩個生存條件
這個問題本質上是探究宇宙中什么地方最有可能滿足智慧生物的生存條件。而為了探究這個問題,首先當然得知道智慧生物的生存條件是什么,對此,一般認為有兩個條件是必須滿足的:一是必須有表面存在液態水的行星環境;二是行星環境必須有以十億年計的非常長期的穩定性。
當然,這兩個條件都是從地球生物及其演化中歸納出來的。由于我們迄今只有地球生物這一個樣本,由此歸納出的條件是否會因樣本太小而陷入某種以偏概全的誤區,是可以商榷的。但探究離不開前提,本文就姑且以這兩個條件為前提。若哪天發現這兩個條件需要修正,本文自然也會需要修正。但那樣的修正背后將是非常激動人心的科學進展,與之相比,本文的需要修正不僅微不足道,甚至是值得慶賀的。
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且言歸正傳。
既然明確了智慧生物的生存條件,那么就可以探究宇宙中什么地方最有可能滿足那些生存條件了。由于宇宙——確切說是可觀測宇宙——是由上千億個星系組成的,星系間的平均距離極其遙遠,一個星系里的智慧生物極不可能依賴于其他星系。因此,探究時可將空間范圍由宇宙縮減為星系——具體地說,則當然是縮減為我們生活于其中的銀河系,以之為代表。
因此,我們將以銀河系為范圍,來探究什么地方最有可能滿足智慧生物的生存條件。
有人也許會問:依照這樣的邏輯,是否可將探究范圍進一步縮減為某個具體的恒星及環繞該恒星的行星系統呢?初看起來,這似乎是可以的。因為除去智慧生物所處的行星系統及其所環繞的恒星之外,任何其他恒星都不過是夜空中的一些美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