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掉進黑洞……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4月6日刊載題為《如果我們掉進黑洞會發生什么?》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黑洞是一種在極小體積內具有極大質量的天體。在天文學家眼中,黑洞就好像地球被壓縮成一個頂針,或者太陽被壓縮到直徑只有6公里。
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在20世紀60年代發明了“黑洞”一詞。雖然它們不是洞,也不是黑色的,但這個名稱對公眾的想象力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定律,這些宇宙“怪物”具有無比巨大的引力:無論是物質還是光,且無論光的波長是多少,都無法逃脫黑洞。如果在宇宙中傳播速度最快的光都無法逃脫,那么任何事物就都無能為力了。
宇宙學家詹娜·萊文是目前對黑洞最了解的人之一,她最近出版了新書——《黑洞藍調和外太空的其他歌曲》。她從這部黑洞演化史詩出發,生動地闡釋了自己的理論,還在書中談到了科學界首次探測到兩個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萊文指出,到目前為止,人類主要是通過圖像來探索宇宙,最近又開始通過聲音展開研究。她說:“如果我們把描述宇宙演化的影片顛倒過來,我們就能知道過去曾發生過一次大爆炸,甚至可以聽到巨響,但此次大爆炸是唯一的大爆炸嗎?我們的宇宙有可能是一部更宏大史詩的短小篇章嗎?換言之,我們只是多元宇宙中的一個分支,而每個分支都曾發生大爆炸。也許有的宇宙存在黑洞,有的卻沒有;也許有的存在智慧生命,有的卻沒有;也許有的宇宙過去沒有、未來也不會聯系我們,卻與我們有著某種深層次的聯系?!?/p>
萊文還提出了很多疑問:“所以,我們要問自己,如果存在多元宇宙,那么在多元宇宙的其他一些區域是否存在生物?我們都是多元宇宙中的生物,那么多元宇宙中是否還有其他生物對我們人類和自己的起源感到好奇?如果存在其他生物,我可以想象這些生物能和我們一樣計算、編寫計算機代碼、制造儀器,試圖探測有關自身起源的最細微線索,并嘗試發現多元宇宙中到底還有哪些生物。我們決不能停止質疑?!?/p>
天文學界一直嘗試通過對比的方法來觀測黑洞這個宇宙“怪物”。換言之,利用其周圍物質形成的明亮背景來觀測黑洞,而不是直接進行觀察。此外,黑洞發出的引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天文學家無法在實驗室中加以模擬。
在巨大引力的作用下,離這些“怪獸”最近的恒星被壓扁、拉長并發生錯位,其氣體也被加熱到極端溫度。
假如我們掉進黑洞會怎樣?萊文為我們列舉了接近黑洞的人體可能受到的酷刑:首先,身體最靠近洞口的部分加速度比身體較遠的部分加速度更快,因此身體可能發生扭曲;與此同時,身體可能被迫向一個點匯聚,在比眨眼還要短的時間內,身體最終被撕得支離破碎。
萊文說:“總而言之,我們會經歷最痛苦的死亡方式?!彼€說,有機物可能被黑洞磨成齏粉,化為組成有機物的最基本成分。但萊文也不排除這些在太空中游蕩的天體會把我們吸到一個新的宇宙。
她還說:“黑洞的內部可能比外部更大。黑洞是時空里的某個地方,這個地方異常黑暗和空洞?!?/p>
作為恒星的死亡遺骸,黑洞不會發光。雖然黑洞是黑暗的,卻可以以引力波的形式在太空中奏響一首歌曲。美國的激光干涉儀引力波觀測臺和歐洲的激光干涉儀空間天線等巨型地球探測器一直致力于記錄來自太空的歌曲,從而提高“宇宙樂隊”的音量。
2016年2月,國際研究團隊宣布首次直接探測到黑洞發出的引力波。這是物理學界的重大突破,打開了一扇了解宇宙及其奧秘的新窗口。
阿根廷研究人員加芙列拉·岡薩雷斯是該研究團隊的成員之一,她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研究這一將科學界帶入宇宙學關鍵研究階段的現象。
岡薩雷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檢測結果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引力波天文學時代已經成為現實。
她還說:“我們并不懷疑愛因斯坦的理論。我們正在利用新的引力波探測工具作為真正的望遠鏡來研究宇宙。我們將得出更多結論,特別是關于黑洞的結論:它們有多大,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到底在哪里?!?/p>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