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碳中和 | 帝斯曼中國周濤:利義并舉是企業成熟發展的必要條件
“大象跳舞”的難點在于,昨日的成功會成為今日轉型的掣肘。變革對于老牌企業而言尤為困難。自二十年前起,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逐步轉向更可持續、更綠色的產品領域,從此走上了一條創新驅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帝斯曼中國總裁周濤認為,這條在當初看來“少有人走的路”,已經越來越成為商業發展的共識。
14年間,道瓊斯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榜單上都有一家“煤礦公司”:荷蘭國有煤礦公司(DutchStateMines),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這家有119年歷史的老牌企業,在21世紀初,邁向百歲輝煌之際開始實施“大象跳舞”的華麗轉身,一步步走入維生素、材料等精細化工領域,脫胎換骨地實現了可持續業務改造。
如今人們餐桌上的面包、牛奶、麥片中,梳妝臺的護膚、美發、防曬品里,牧場里的動物飼料、營養素中,都可能含有帝斯曼的產品元素,而它們的“含綠量”也是行業領先的。
走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帝斯曼全球銷售額超過779億人民幣(約100億歐元),連續14年領跑道瓊斯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材料行業,其中有7年名列榜首,可持續創新產品占每年銷售額的21%。企業已然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標桿。
帝斯曼中國總裁周濤認為,二十年前帝斯曼作出“大換血”的決定時,或許理解者寡;但是今天,可持續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同并實踐,盈利同時實現環境、社會效益的共贏已成為企業走向成熟的必要條件?!拔覀円恢闭J為,一家企業不論多么成功,如果生存在一個不成功的社區,它也是失敗的?!钡鬯孤晒Φ拿卦E在于對可持續發展一以貫之的堅守和創新。
將每個人的業績考核與可持續目標掛鉤
南方周末:帝斯曼集團確立了在營養與健康、氣候與能源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是如何制定目標并落實的?
周濤:宏觀層面上,將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融入運營,確立了包括零饑餓、良好健康福祉、氣候行動等五項與自身業務高度相關的目標。每一年可持續管理部門會制定宏觀的目標,在戰略制定、投資組合、對外溝通、內部管理等方面強調可持續要求。在中微觀層面,根據集團的宏觀目標,各業務板塊將指標落實到各個廠區、部門和個人。從CEO到一線員工,每個人的業績考核都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標掛鉤。
有兩項指標與應對氣候變化高度相關:一是以2016年為基準年,集團2030年碳排放絕對值減少30%;一是2030年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要達到75%。為了實現目標,我們開展了諸多創新嘗試。如在2015年,我們根據市場和碳交易情況,制定了“內部碳價”,將溫室氣體排放納入投資決策,計算項目的碳成本,目前每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為50歐元,促進低碳投資。2018年,我們與銀行簽訂了一項10億歐元的循環信貸項目,將應付利率與我們的溫室氣體減排掛鉤,強化公司運營的綠色可持續。
帝斯曼中國有26家工廠,員工數占全球約23%,對實現目標也非常關鍵。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行動:
首先是檢視可以提升能源效率的生產運營環節,將環境要求落實到各個廠區,以具體的指標為抓手來降碳。其次,在外購電力中盡可能尋找更多清潔能源。通過投資、合作,推動清潔能源上網。例如十四五期間,我們計劃在上海安裝風力發電機,在一些地區安裝太陽能光伏板,推動廠區綠色用電。第三是結合上下游供應商,在原料采購、技術研發、研討交流等環節,通過考核或者指導,提升供應鏈的綠色程度。
南方周末:帝斯曼中國是否也會開展“內部碳價”相關創新探索?
周濤:我們目前在中國市場沒有碳定價,但是內部做項目會實施碳核算,有計劃拓展更多的降碳手段。開展碳定價工作需要制定行業通用的衡量標準,指引市場上的碳交易。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統一標準尚未建立,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我們看到“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未來五年將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不少城市開發區為低碳企業提供了更多優惠條件,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也推動我們去做更多減碳探索。
始終扎根行業可持續發展問題來創新
南方周末:動物養殖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源,為了促進畜牧業綠色發展,帝斯曼研發了哪些創新產品?
周濤:動物是人類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隨著人口增長,動物蛋白需求增加,對環境也造成大量負擔。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創新的解決方案,為人們提供足夠的動物蛋白,同時降低畜牧生產帶來的環境成本。
2020年我們發起了一項名為“我們坐言起行”的戰略舉措,旨在為全球的動物蛋白生產工序帶來變革,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戰略包括六個方面:
- 幫助克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
- 有效利用自然資源
- 減少動物的環境排放
- 減少對海洋資源的依賴
- 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的同時提高食物品質
- 改善動物的終生生產性能
以減少動物的環境排放為例。動物排放氣體主要為甲烷,是比二氧化碳引起溫室效應更嚴重的氣體。奶牛打嗝可排放大量甲烷氣體,一頭奶牛每年的排放量相當于三噸二氧化碳。對此,我們研發了一種用于奶牛等反芻動物的飼料添加劑,可以抑制瘤胃中催化甲烷的酶,可降低動物腸內甲烷排放量約30%,這種飼料添加劑一旦進入身體便會立即生效,并且可以在奶牛的消化系統中自然分解,對奶牛沒有任何后續影響。飼料添加劑能夠顯著、及時地減少肉類、奶類和奶制品的環境足跡。
再以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為例。我們發現雞蛋在送往餐桌之前經過多重工序,孵化、采集、包裝、運送過程中都會造成碰撞和損壞。對此研發了一種新型的營養素,雞食用后,可以讓蛋殼更加堅硬??梢源罅繙p少雞蛋生產加工環節的浪費。
可持續發展問題是我們產品研發的方向,不止于動物養殖環節,在材料板塊、人類營養板塊,我們都力求扎根于行業問題,通過技術創新和應用為價值鏈帶來更多的可持續效益。
利義并舉成為企業成熟發展的必要條件
南方周末:創新需要成本,企業應該如何在降低成本同時研發綠色環保產品?
周濤: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所在,并不意味著增加企業負擔或少賺錢。帝斯曼最早從一個煤礦公司到石油化工品企業,再轉型到現在營養、材料的輕化工企業,得益于我們能夠直面可持續發展問題去創新。
二十年前,帝斯曼在銷售額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決心將與石油相關的主營業務全部出售,從高度資源依賴型業務轉向創新驅動的生命科學與材料科學業務。這在當時引起不小的震動,意味著我們放棄了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的盈利模式,轉向市場需求導向、環境導向的產品開發模式,更關注行業需求和可持續價值。
脫胎換骨的變革后,我們迎來了十多年的持續增長,證明了當時決策的正確。這種選擇在當時也許不是主流,但今天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的親身實踐,以及ESG投資、綠色金融等興起,實現盈利的同時為社會、環境作出貢獻,已越來越成為企業成熟發展的必要條件。
另一方面,通過帝斯曼的財報可以看出,雖然我們一直在致力于研發環保產品,參與應對營養不良、食品短缺等社會問題,但我們的業務不會因此有所損傷,相反為上下游合作伙伴帶來了更好的解決方案。我們年銷售收入中至少有20%直接來自可持續創新,這不論對客戶、終端用戶,還是我們自己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我們一直認為,一家企業不論多么成功,如果生存在一個不成功的社區,它也是失敗的??沙掷m發展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需要政府、企業、行業上下共同調動智慧和想象力去解決,最終受益者是我們自己。
南方周末:對一些客戶來說,市場上的綠色創新產品價格比普通產品高,他們還是更愿意選擇低價產品,帝斯曼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周濤:環保產品被市場逐漸接受可能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的做法就是尋找特定的客戶來推廣產品。這些客戶的終端用戶有較強的綠色訴求,或者自己也有這方面的理念和要求。我們便與他們一起,開展宣傳或者研發合作,促進綠色產品在行業的推廣和應用。當接受的客戶越來越多,就可以通過規模生產降低成本,讓對成本較敏感的客戶也能夠做出一個相對舒服的選擇。
企業帶動和市場接受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中國“3060”碳目標的提出,也會加速各行各業綠色化的進程,矛盾雖然存在,但綠色產品仍是大勢所趨。
言行一致、一以貫之
南方周末:對于那些剛開始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企業,帝斯曼有何建議?
周濤:首先,公司愿景和規劃、領導人的理念非常重要。一切自上而下開始,公司領導者需要在可持續議題上保持堅定、言行一致,即便面臨業務波動壓力、外部質疑也應該把它當作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越早朝這個方面去努力,越有機會得到好的發展。
其次,在開始盈利的同時,就需要考慮環境影響、供應鏈影響等,從力所能及的小領域開始實踐,一步步慢慢轉變。原地不動的風險巨大,企業需要有危機感,逐步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產品研發、設計、市場推廣等環節,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持久的市場競爭力。
再次,需要以目標為抓手進行管理。從企業戰略、部門管理、員工考核等方面將可持續目標融入,從小事做起,落實到日常工作的具體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