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中兩個不同問題:重男輕女Vs親喪后成年姐姐對未成年弟弟的監護義務
實際上有兩個問題。重男輕女是一個。如果父母不幸去世,成年人姐姐/哥哥對未成年人弟弟/妹妹的監護義務是另一個。并不是說用成年人姐姐與未成年人弟弟來制造性別上的“沖突”,第二個問題就可以轉化成第一個問題。難道角色換成成年人哥哥與未成年人妹妹,問題就成了重女輕男了嗎?又如果成年子女與未成年子女是同一性別呢?有人覺得電影的解決不過硬,覺得原帖的結局姐姐賣了兩套房子(弟弟也是有份的)走人、弟弟被農村家庭收養更解氣,真是既法盲又狼心狗肺。如果覺得這是對重男輕女的“報復”,那是靈魂的扭曲
責任編輯:陳斌
2021年4月5日,民眾在影院觀影。
在五一檔到來之前,《我的姐姐》仍然會力壓《哥斯拉大戰金剛》,穩居影院排片占比首位。
“父母去世之后,成年的姐姐要不要撫養年幼的弟弟”,這是電影的故事核心,也是電影的命題,《我的姐姐》用一個開放式的結尾,對命題給出了解答——期望大團圓結局的觀眾能看到溫暖收尾,認為“這太不公平”的觀眾,也能找到姐姐最終拋棄了弟弟的蛛絲馬跡。這樣的設計,往好的方面想,是迎合了主流情緒,往壞的方向想,是冒犯了某些年輕人的“新興觀念”。
在社交媒體經歷了一輪激烈的論戰之后,現在基本可以確認:如此結尾,兩頭討好,雖然使《我的姐姐》成功地躲避掉了一個“陷阱”,但不排除也正是這個動作,導致影片在價值取向上不夠清晰,失去了在目前基礎上票房翻番甚至更多的可能,要知道,此前主打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