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古鎮,因茶沉浮
作為后輩的臺地茶廣泛種植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種茶樹低矮密集、產量很高,使得東一棵西一棵、不便采摘管理的古茶樹相形見絀,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棄置,甚至砍倒。誰料命運輪轉,現在古茶樹翻身成了搖錢樹,采茶葉就像摘鈔票一樣,要爬再高都沒人抱怨了。
最近幾年,普洱茶的原料來源被細分到越來越小的村寨和山頭,高級玩家甚至只喝單株古樹茶。越是險以遠、至者少,越能吸引茶人朝圣、茶商炒作,這一點倒是跟旅行有點像。
責任編輯:楊嘉敏
1994年,臺灣茶人在收藏的普洱茶餅內票上找到原產地,遠赴云南易武,尋找老茶。
27年后,我偶然看到他們當年拍下的一張照片,臨時起意也想去趟易武,尋找老街。
在那張豎幅照片上,上半是云霧籠罩的高山,下半是泥墻黛瓦的小村,看不出前后景相隔多遠。民居依山錯落,破爛的主路與一條石階小徑在畫面中央交會,不知各自通向何方。
現在,易武老街僅剩的幾間老宅被茶葉作坊包圍著。
古樹新生
聽說我要去易武,賣茶的朋友很詫異:“你又喝不了茶,一喝就醉,去干嘛?”幾個月前在西雙版納為旅游指南調研的朋友拋來一張街道開膛破肚、泥濘不堪的照片,“易武地方不錯,就是大路修得一塌糊涂?!蔽覙酚^地忖度著,已經開始進入春茶季,肯定修好了。
去易武注定要翻山越嶺,充氣枕隨著海拔起伏時脹時癟,路邊植被從橡膠樹、香蕉樹漸漸變成茶樹。穿過氣派的“中國貢茶第一鎮”牌樓,路邊開始零星出現人家和茶廠,又行一陣,車子在狹窄的街道左右閃躲,終于停了下來。雖然朋友已經打了預防針,眼前的塵土飛揚還是猝不及防,一輛外地牌照的越野車呼嘯而過,我趕緊壓了壓口罩。
不足兩公里的主街很快就走了個來回,路面還在修,房子還在建,易武看起來并沒準備好迎接來搶春茶的各路茶商大軍,我過于樂觀了。不過轉念一想,茶客大概不比游客,有好茶就夠了。短短一條街上,賓館、客棧一家挨一家,茶莊、茶號、茶廠、茶葉初制所……各種名頭的招牌宣告著,茶是這里的“命根子”。
初到易武,不見一絲那張老照片的印跡。我灰頭土臉地找了家客棧,隨口想還個價,正在喝茶的老板笑道:“一看你就是來玩的,不懂行情,再晚幾天,三月下旬到四月,我們還要漲價呢?!闭f著邀請我一起喝茶,我喝第一杯時,他瞟了一眼,大概已經看出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