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種小品種救命藥不斷供,工信部稱“目標已完成”
藥品短缺原因復雜,已成一項全球性挑戰。隨著短缺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健全,中國藥品短缺矛盾有所緩解,大范圍、長期性短缺情況較少,主要是暫時性、局部性短缺。
上游原料藥是保障小品種藥正常供應的關鍵,目前我國已有6個小品種藥集中生產基地?!八幝擉w的企業一般具有一定規模,小品種藥在企業總盤子中的體量不大,承擔供應不會有太大負擔,企業總體處于微利狀態?!?br />
政府多次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100種小品種藥的集中生產和穩定供應。目前,百種小品種藥集中生產和穩定供應的“目標已完成”。
責任編輯:曹海東
和產量大、銷量大、用量大、覆蓋面廣的大品種藥相比,包括罕見病用藥在內的小品種藥的生存處境很不好過,患者容易面臨“藥荒”困境。
魚精蛋白注射液,心臟外科手術常用藥,一旦短缺,心臟手術不得不推遲。青霉胺片,助力“肝豆病”患者(俗稱“銅娃娃”)重獲新生的藥品,一旦短缺,“銅娃娃”們將會出現肢體變形、不能說話和行動等癥狀。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星”國產硝酸甘油片、白血病患兒常用藥巰嘌呤片……2018年前,這些經典普藥甚至是“救命藥”慢慢變成了市場難覓的小品種藥,遭遇“一藥難求”,引發患者恐慌。
和產量大、銷量大、用量大、覆蓋面廣的大品種藥相比,包括罕見病用藥在內的小品種藥的生存處境很不好過,患者容易面臨“藥荒”困境。
藥品短缺原因復雜,涉及管理、政策、市場等多重因素,已成為一項全球性的挑戰。小品種藥的特點就是臨床必需但用量又很小,所以生產廠家的數量有限,利潤空間小,生產動力不足,供應易“掉鏈子”。
2018年以來,多份政府文件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100種小品種藥的集中生產和穩定供應。
而建立小品種(短缺藥)集中生產基地正是破解缺藥難題的重要辦法之一。截至目前,已有6家“藥聯體”被確定為小品種藥(短缺藥)集中生產基地,通過委托生產、集中采購、產業投資、上下游聯動、供需對接等方式,有效保障了藥品的穩定生產供應。
2021年4月13日,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醫藥處楊柳副處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百種小品種藥集中生產和穩定供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