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增白二十年屢受質疑 中央六部門介入安全之爭
南方周末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是一種極具爭議的面粉添加劑。堅持使用與反對使用的兩派爭論由來已久,裹挾了從民間到官方,從企業到專家的各個層面
責任編輯:傅劍鋒
中國在普通面粉中使用增白劑,已有二十多年。
這是一種極具爭議的面粉添加劑,堅持禁用方認為該添加劑對人體有害,并以歐盟早已禁用為據。堅持使用方認為該添加劑被國際組織認可是無害的,且以美國可不限量使用為據反駁。
兩派之爭曠日持久,裹挾了從民間到中央各部委,從企業到各路專家的各個層面。
面粉中不含三聚氰胺,卻發現有過量增白劑
毒牛奶事件后,人們在網絡上對所有含蛋白質的食品都開始心存疑惑,有的說面粉里摻了三聚氰胺,懷疑的理由是我國檢測蛋白質的方法是凱氏氮定法。某位飼料廠老板甚至好心地勸人別吃任何面粉制品,稱其熟知面粉行業的潛規則。
面粉乃國人主食,尤其是北方。面粉會不會陷入“三聚氰胺門”?
10月20日,南方周末記者在廣州某超市和某菜市場,隨機購買了三種面粉,送往廣州市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和廣州分析測試中心進行三聚氰胺的檢測。
對檢測面粉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的申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所長慕德海明和廣州檢驗中心食品業務部副主任蔡瑋紅均言“不可能含有”。而深圳海川食品研究所所長劉梅森博士也稱,即使是品質最差的小麥也能達到行業內的最低蛋白質要求。“在我國的面粉標準里,沒有對蛋白質含量的檢測要求。”劉梅森說。
盡管如此,該兩檢測中心還是對樣品的三聚氰胺含量作了專項檢測。
10月30日,上述兩處檢測結果出來了,所有樣品均不含三聚氰胺,但其中一樣品中過氧化苯甲酰(增白劑的主要成份)超標。
過氧化甲苯酰是一種什么化學物質?
面粉行業中普遍使用的過氧化苯甲酰具有強氧化作用,它可以緩慢地氧化面粉中的葉黃素、胡蘿卜素,使其由略帶黃色變為雪白,同時面粉原有的麥香味會消失,散發出“漂白劑的味兒”。
南方周末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是一種極具爭議的面粉添加劑。堅持使用與反對使用的兩派爭論由來已久,裹挾了從民間到官方,從企業到專家的各個層面。
歐盟禁用增白劑,中國最早支持者反水
王瑞元是國內堅決要求禁止在面粉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酰的“元老級”人物。
二十年前,正是他最早引進并同意在面粉中添加有漂白功能的增白劑,其時他正任商業部糧油工業局局長。
如今的王瑞元,很懷念八十年代時“沒有增白劑,沒有漂白味”的粗面粉。那時的面粉普遍含有麩皮,其粉色黃中帶黑,“賣相不好”。其時,英國已在世界上最早使用面粉增白劑,廣州面粉商家率先引進這類面粉,“雪一樣白”,立即成了受市場追捧的高檔面粉。
1986年,在王瑞元的推動下,商業部在新頒的小麥粉標準里,允許添加過氧化苯甲酰,沿用至今。衛生部同步將過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允許每公斤添加60毫克過氧化苯甲酰。
但后來王瑞元看到白得異樣的面食,都不敢吃。他叫家里的保姆絕對不能買加增白劑的面粉,他在外面也盡量不吃面食。
王瑞元之所以對增白劑的態度產生180°大轉變,是因為他后來到國外考察時,發現挪威已禁用增白劑;1997年,歐盟正式禁用;澳洲和新西蘭也隨后禁用。
南方周末記者就此采訪了歐洲委員會健康與消費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