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贅婚故事:一份婚姻社會學樣本
“對于這些女方父母,招贅進來都不是那么理直氣壯。他們明知道這是冒險,要承受風險,還是要去做。他們對這個結果是不確定的。要等到結婚以后,大家都安安穩穩的,他們才會覺得這是一樁好事情……”
(本文首發于2021年4月22日《南方周末》)
發自:浙江杭州
責任編輯:邢人儼
李繼延的婚介所已經開了21年,前來求偶的男青年絡繹不絕。不同于婚介所的喧嘩,蕭山當地真正的招贅家庭大多對此諱莫如深,甚至會刻意隱瞞身份。
老式座機已經響了好一陣。李繼延洗了洗手,慢慢回到座位上。他像個老派人那樣,端坐著等電話又響了三聲,才不慌不忙接起來。
李繼延不在意是否漏掉一個電話。2021年3月以來,他的“金點子婚介所”,用門庭若市形容并不為過。隨著熱門電視劇和網絡文學的傳播,位于杭州主城區東南部的蕭山區,因為一個響亮的名號再次為人矚目——“中國贅婿之都”。
“你什么學歷”“做什么工作”“身高多少”“年薪多少”——李繼延提問單刀直入。來者說自己高中學歷,他沒了興趣,“我們至少要大?!?。說完“啪”掛了電話。又一通電話響了,他聽明白后,舔了舔嘴唇,身子后仰到椅背上,語氣有些難以置信:“培訓機構的校長,也要到我們這邊來做上門女婿???”他笑了起來,“歡迎歡迎?!?/p>
男青年們蜂擁而至,為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简炈麄兊某髓F板一塊的入會門檻,還有一些被稱為人品或心態的抽象標準。浩蕩的錢塘江猶如一道天塹,南岸的蕭山、紹興一帶,歷來有更為穩固的鄉土社會。當城鎮化進程滾滾而來,這里居住的人們經歷著轉型的同時,也在重新打量自己所擁有的與仍然渴望的:綿延的香火、堅若磐石的姓氏觀念,還有等待傳承的巨大財富。
“明碼標價”
蕭山區西河路944號,被稱為“網紅打卡點”的婚介所,在老城區一棟四層小樓里,旁邊就是農貿市場。走進樓道,年代感撲面而來。下午陽光明媚,走廊房間傳來麻將聲,綠漆墻壁上掛著紅色條幅:“打破千百(年)來男娶、女嫁的傳統習慣。掀起全國女娶、男嫁的新風尚運動!”
1990年代末,從蕭山五交化公司下崗后,李繼延開辦起這家婚介所,以專門介紹上門女婿為特色。這在當地并不是一件新鮮事。早在21世紀初,蕭山的招婿文化就曾引發一輪大規模媒體報道?!叭绻f上次的火爆程度是100%,那么這次是300%!”李繼延這樣總結。當“贅婿”成為熱門詞出現后,這一現象也被重新關注,并迎來一個以“杭漂男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新時代受眾群。
李繼延至今沒看過《贅婿》,但他顯然對現實掌握發言權。他熱衷于盤點最近這些形形色色的應征者:博士生、阿聯酋華裔、日薪三四百元的橫店特型演員。有人電話打不通,心急坐高鐵來。報名費水漲船高,從1500元翻到了15000元,服務期限兩年,且不包成功。即便如此,女會員們也已“供不應求”,男士們需要排隊至少5個月。有時一天有十多家媒體采訪,李繼延只好請記者們下午四點后再來,他統一召開“新聞發布會”。
吸引人的首先是“條件”。據李繼延介紹,在他這里登記的女會員中,家里有3-4套房產的十分常見,最多的一位有8套,而蕭山平均房價為3萬元左右。女會員們大多教育程度不低,以本科、大專為主,研究生也有。而廣為流傳的版本則稱,富家女們會送上門女婿路虎攬勝、彩禮、每月2萬生活費。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父母分開住,娃隨父親姓”也是有可能的。
許多男孩有自己的追求。一位已經入會的男孩想找個漂亮女孩,他發來一張紅衣女郎的照片作為模板——正是《一秒鐘》女主角、新晉“謀女郎”劉浩存?!斑@種美女,我怕你養不起哦!”李繼延點評道。
一位自稱父親、爺爺都是上門女婿的江蘇房產中介,認為自己比別人有天然的優勢——他更懂得當上門女婿的生存之道。當南方周末記者問他想入贅一個什么樣的家庭時,他一開始沒有明確答案?!澳阌X得宗慶后家,怎么樣?”傍晚,這位先生突然發來微信,提及娃哈哈集團創始人?!百樞鍪兰蚁M苋胭樧趹c后家為婿!”
男青年們在這里經歷著“明碼標價”的審視和選拔。身高170CM、大專以上學歷、有穩定工作、年薪10萬,是李繼延的硬指標。醫生、老師、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被認為是最理想的人選。
李繼延記錄的一個視頻里——一位來報名的健身教練,從口袋里掏出一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