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悵望” 何以對 “蕭條”
(本文首發于2021年4月2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杜詩“悵望千秋一灑淚”的“望”字,到底應該作何解?歷來注家多解作“看”,有的并不出注。
《三國志·魏書·邴原傳》裴注云:“(孔)融有所愛一人,常盛嗟嘆之。后恚望,欲殺之。朝吏皆請?!睋巴迸c“?!绷x同,即怨、恨之意。杜詩“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詠懷古跡》之二),當作此解?!皭澩辈皇强?,而是恨,悵、望二字義同。注者多以為“悵然而望”,而《漢語大詞典》“悵望”條謂“惆悵地看望或想望”,并舉杜詩此句為例。并誤矣?!笆挆l”是連綿詞,可看作并列結構,但“悵望”若解作“悵然而望”,那就是偏正結構,不能形成對仗。
“百家注蘇,千家注杜”,不知注家有沒有提到此問題?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悵望”下注:“謝朓詩‘寒煙悵望心’?!庇衷疲骸把怨湃瞬豢蓮妥?,而文采終能傳世。望而灑淚,恨不同時也。二句乃流對?!保ā抖旁娫斪ⅰ肪硎?,中華書局,2004年,第1501頁)據其“望而灑淚”語,知解“望”作看;既解“望”作看,則“悵望”自不能對“蕭條”,故云“二句乃流對”,即流水對。
這一聯是工對,不是流水對。仇注于此全誤。而仇注之誤,又不止于此。其云“謝朓詩‘寒煙悵望心’”,亦大誤??贾x朓《宣城郡內登望》詩云:“……切切陰風暮,桑柘起寒煙。悵望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