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論文“致謝”走紅背后,一個想走出去的鄉村

黃樹柏對黃國平印象很深,家里窮,“沒啥子收入,一年接不上一年”。2000年前后,村里的土房慢慢換成了瓦房,黃國平家是村里最后一批茅草房。

博士論文致謝走紅背后還是反映了教育改變命運、“寒門貴子”的教育觀和成才觀。與“貴子”對應的,實質是“人上人”觀念。

責任編輯:張玥晗

黃國平童年時曾經在儀隴縣炬光村居住過的房子,已廢棄多年。 (新華社記者 劉夢琪/圖)

早在中科院博士黃國平網絡走紅前,在家鄉四川省儀隴縣永光鎮,他已被視為榜樣,“窮人家里出了一個博士”,家長用他的故事激勵小孩好好學習,“走出去”。

2021年4月18日,有網友在微博上貼出了黃國平博士論文的“致謝”部分,這個家鄉人眼中的榜樣,引發更多網友關注。

該論文于2017年撰寫,當年30歲的黃國平在文中細述自己的故事:自幼家境貧困,歷經親人生離死別,憑靠努力和師友幫助,完成學業,從四川大山里的炬光小學、大寅鎮中學、儀隴縣中學、綿陽市南山中學,到重慶的西南大學,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完成碩博連讀,于2017年7月順利畢業。

在文章開頭,他寫道,“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又說,堅持下去,“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有網友評價,“文字平淡,苦難卻驚心動魄”。

面對突然而至的關注,2021年4月19日,黃國平回應道,“作為眾多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學生之一,受益于國家、政府、學校,社會以及老師和愛心人士的幫助……我才走到了今天?!辈⒆4蠹摇芭K有所成”。

近日,南方周末采訪多位儀隴縣永光鎮的居民,發現博士論文致謝意外走紅背后,還存在一個想“走出去”的鄉村,人們期待著“寒門貴子”的出現,又形成新的教育難題。

“那時條件真的艱苦” 

儀隴縣位于四川省南充市東北部,是開國元帥朱德的故鄉,地形屬于丘陵,多山坡。由于山多地少,改革開放后,儀隴成為全國知名的“勞務之鄉”“技工之鄉”,常年外出務工人員近30萬人。

2019年9月,根據全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