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代會報告30年的詞匯變遷

中共十一大報告中,“毛主席”是出現次數最多的實詞,平均每個自然段會提及約2次,而十七大報告中使用最多的卻是“發展”,十七大報告中“發展”和“建設”出現的總次數是十一大報告的4.46倍。

責任編輯:鄧科 李小鳴

■十一大報告中,“毛主席”是出現次數最多的實詞,平均每個自然段會提及約2次。

■十三大報告用大約1/4的篇幅論述“政治體制改革”,并首次提及“差額選舉”、“輿論監督”和“民主政治”。

■“暴亂”、“和平演變”是惟獨十四大報告使用過的詞匯。

■十六大報告中“社會主義”一詞有所減少,與此同時,“黨”有了明顯增加。

■十七大報告中“中國特色”一詞大大增加,為歷屆黨代會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次。


“改革”一詞在十一大至十七大報告中的出現趨勢

“發展”和“建設”兩個詞匯在十一大至十七大報告中的出現趨勢

改革開放已經整整30年,如今的中國與之前恍如隔世,甚至連中共黨代會報告所使用的詞匯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中共十一大報告中,“毛主席” 是出現次數最多的實詞,而十七大報告中使用最多的卻是“發展”。另外,像“肆無忌憚、徹頭徹尾”之類感情色彩強烈的詞匯頻現于十一大報告,而在十七大的報 告中則難覓蹤影。

實際上,十一大報告至十七大報告使用詞匯的變遷也可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30年來中國社會變遷的軌跡。

十一大:“毛主席”的“斗爭”

1977年8月12日,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開,時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華國鋒所作的政治報告共約3.1萬字,其中“毛主席”一詞共使用了214次,高居所有實詞的第一位,平均每個自然段會提及2次。整個報告約一半篇幅是在談論“毛主席”為了“黨”和“革命”以及“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而同劉少奇、林彪,特別是“四人幫”等死不改悔的“走資派”所進行的“斗爭”;也因此上述引號中的詞匯均在報告中使用頻率很高。與此同時,主要強調對立的“他們”一詞也不斷閃現,高達上百次;而30年后的十七大,“他們”只出現了1次。

在十一大報告中,“發展”和“建設”等詞匯遠不及“革命”和“斗爭”等的使用頻率。走資派、牛鬼蛇神、地富反壞、別有用心、癡心妄想、咬牙切齒、大張旗鼓以及另一類的“照耀”、“諄諄教導”等千余個詞匯受到十一大報告的青睞,而此后的黨代會報告卻再未使用。

無疑,在“粉碎‘四人幫’”不久、黨代會提前召開的特殊背景下,十一大報告是一部以強烈感情色彩的詞匯來論述“革命”和“斗爭”的政治文獻。在這樣一個報告中,沒有出現:憲法、法律、法制建設、黨風、黨建;甚至連四項基本原則、愛國主義、穩定等也沒有。而在此后的所有黨代會報告中,這些詞匯卻成為必備。

十二大:將“建設”引向勝利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44個月后,1982年9月1日,中共十二大開幕,身為中共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致開幕詞,總書記胡耀邦作了題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曾經是十一大使用頻率最高的實詞“毛主席”在十二大的報告中不再提及,并在此后的黨代會報告中絕跡。十二大報告中取而代之的是“毛澤東同志”,出現了13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