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醫生痛批同行“蓄意誘騙”:抗腫瘤治療緣何“人財兩空”?

陸巍的臨床醫療工作已暫停并接受調查,新華醫院表示“一旦有結果會向公眾告知”。南方周末記者從知情者處獲悉,張煜醫生的工作未受影響,但被要求不得對外發聲。

在細胞免疫治療領域,通過醫生導流至院外治療的情況并不少見。每介紹一位患者,醫生都能獲得相應返點。有醫療界人士懷疑陸巍的出發點,“如果不是NK治療那么高的回扣,他或許不會給患者推薦這些療法”。

“腫瘤治療非常復雜,不能說花錢多了就是過度治療?!瘪R軍強調,細胞免疫治療不能因噎廢食,要保護醫院和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責任編輯:馬肅平

細胞免疫療法在血液淋巴系統腫瘤方面療效顯著,但NK細胞療法則是一項尚沒有確切醫學證據,亦未得到監管部門有效性和安全性認證的治療方法。圖為北京某醫院的走廊里,志愿者為白血病的孩子們上課。 (IC photo/圖)

2021年4月18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腫瘤內科醫生張煜在網絡平臺“知乎”公開實名質疑同行不規范診療,后迫于壓力自行將該文章刪除。此事持續發酵。

張煜在多篇文章中質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以下簡稱“新華醫院”)普外科醫生陸巍“蓄意誘騙”,推薦一位晚期胃癌AFP(甲胎蛋白)陽性患者接受尚未獲批用于臨床的“NK細胞免疫治療”,一次3萬,疑似導致患者“生存期明顯縮短”,家庭積蓄耗盡,還欠下外債。

4月22日,南方周末記者發現,新華醫院官微的門診預約渠道已無法檢索到陸巍的信息。當天下午,南方周末記者從新華醫院獲悉,陸巍的臨床醫療工作已暫停并接受調查,“醫院正開展全面調查,一旦有結果會向公眾告知”。

南方周末記者從知情者處獲悉,張煜醫生的工作未受影響,但被要求不得對外發聲。

在事件中備受關注的細胞免疫療法,又一次以模糊不清的面目攪動輿論漩渦,繼2016年“魏則西事件”后,再次引發人們對腫瘤診療的深思。

細胞免疫療法,“天使”還是“魔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