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立醫療,是否太“社會主義”
在香港的繁華地帶,拿200港幣請個朋友下館子,只能去普通的店,吃普通的菜。但是,進香港的公立醫院,吃住在醫院,再加做手術,每日開銷卻比在外面吃一餐飯便宜。
責任編輯:鄧科 李小鳴
吃住在香港的公立醫院,再加做手術,每日開銷卻比在外面吃一餐飯便宜。不過,香港這套近乎免費的醫療制度,也面臨著可持續的問題
在香港的繁華地帶,拿200港幣請個朋友下館子,只能去普通的店,吃普通的菜。但是,進香港的公立醫院,吃住在醫院,再加做手術,每日開銷卻比在外面吃一餐飯便宜。不過,香港這套近乎免費的醫療制度 也面臨著能否可持續的問題。
對香港醫療體系的親歷還得從我家寶寶意外摔傷說起。一個晚上,寶寶突然從床上摔到床下,因為無法判斷傷情,我們趕緊帶寶寶去附近的威爾士親王公立醫院。兩個不同專業的醫生輪番過來檢查,并給出住院觀察的建議。鑒于在內地養成的習慣,我們都想著能不住院盡量不住院。不過,后來的事情讓筆者對香港的醫療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進入嬰兒的病房區,仿佛進了童話世界,滿墻上全是卡通圖片。一個大房間里,3位護士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