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說話,為什么特別“嗲”?
盡管普通話也可以撒嬌,但是我們不難發現臺灣話天然帶有更多撒嬌的語言特質,比如說臺灣話句末的語氣詞更為豐富,更利于造成拖長句尾發音的可愛效果。
(說話以嗲出名的林志玲。ICphoto/圖)
也許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聽林志玲站在那里說一句話就會耳朵發酥,渾身發軟。其實這就是“嗲”的功效。“嗲”是一種撒嬌的聲音或態度。當一個人開始“發嗲”的時候,她通常就是在“撒嬌”。
有人說,女人一學會撒嬌再平凡也能變得風情萬種。不開心的時候,嬌嗔而去,得償所愿,轉身又破涕為笑,讓男人又驚又喜,心花怒放。但也有人把“撒嬌”當做小女人做派,為女漢子所不齒。那么,為什么有些人就那么愛撒嬌?難道撒嬌女人真的最好命?
在古代,撒嬌是會被鄙視的
從詞面意義上來看,“撒”是手的動作,“嬌”是形容女性的詞語,“撒嬌”似乎從一開始就跟女性特質的發揮緊密相關。“撒嬌”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張四維所寫的傳奇《雙烈記》里,該書講述了抗金英雄夫婦韓世忠將軍和梁紅玉的故事。
書中的老鴇在抱怨梁紅玉守身如玉時說道,“專會撒嬌使性,哪管我家債重家傾”。在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