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談《文城》:“文學不要把哲學的飯碗給搶了”
“當一個極其純潔的人變得憤怒的時候,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他最后打回去了,但是他前面純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我一直在想,我的文學作品筆下應該出現一個這樣的人物……后來在林祥福身上我完成了,林祥福就是這么一個至善的人物,善到極致的一個人物。有的人可能認為找不著了,但是我相信還有這樣的人?!?/blockquote>責任編輯:邢人儼
2021年4月23日,余華新作《文城》讀者見面活動在北京舉行。
余華61歲了,穿一件深色夾克,頭發有些發白。2021年4月23日下午,北京五道口附近的一家書店里,余華拿起話筒,第一次面向公眾聊起了自己的新書《文城》。這是時隔八年后,余華出版的又一部長篇小說。
故事發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人公林祥福是北方人,與聲稱是兄妹的南方人阿強、小美相遇,并與小美相愛。小美在誕下一女后離家而去,林祥福便背著女兒一路南下,尋找小美的故鄉——一個叫做“文城”的地方,卻一生未能尋到?!段某恰返臅r代背景是清末民初,軍閥混戰、土匪作亂的荒蠻年代,那時士紳社會尚未瓦解,人與人之間仍然追求著摯誠的“信”“義”“愛”。
余華坦言,早在1990年代末,他便開始寫這個故事,中間經歷了數次中斷。那時他剛寫完《活著》,希望再寫一部《活著》之前時代的故事。他將這歸因于這代作家一種“揮之不去的抱負”——希望在作品中搭建出一部百年史的版圖?!敖Y果寫了二十多萬字以后,發現往下寫越來越困難,就馬上停下來?!缎值堋烦霭嬉院笥种匦聦?,《第七天》出版后又重新寫。一直到去年疫情,才最后寫完?!?/p>
作為一位真正擁有大眾影響力的嚴肅文學作家,《文城》首印50萬冊,并在預售次日加印10萬冊。但出版后,幾種典型的評論聲音也出現了:有人認為這是繼《兄弟》《第七天》遭遇巨大爭議之后,余華重回巔峰的一部作品,“那個寫《活著》的余華又回來了”。也有人認為《文城》只是一部“平庸之作”,是追求故事的爽文,缺乏更深層意義的勾勒,更像是筆法精巧的傳奇小說。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金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余華像一個手藝非常純熟的調色工匠,通過此前創作,他對普通讀者和大眾市場的口味形成了自己的把握,比如情感基調上的一些創作特征——暴力又溫情、憂傷而不絕望,既有苦情戲,也有一點讓人振奮的東西……他能夠掌控好這些元素的合適比例?!段某恰愤@部作品在我看來是一個不冒險的創作,他運用了自己非常純熟的調色比例技巧?!?/p>
1983年,余華發表了個人首部短篇小說《第一宿舍》。在中國當代文學小徑分叉的1980年代,余華是先鋒文學陣營中的一員,曾在《四月三日事件》《現實一種》等短篇小說中展現出凌厲冷峻的現代主義創作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